当前位置:绿色故事

绿色故事

永远的植树节

发布时间:2020-03-17   浏览:661次

1938年,赵希海出生于扶余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为家贫他没有上过学。1958参加工作,来到板石沟铁矿成为一名炸山开矿的矿工,1962年,调到湾沟林业局当采伐工。朴实肯干的他很快便成为林场里最优秀的伐木工人,每当看到一棵棵参天大树呼啸着倒地,满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在那个年代,赵希海这代林业工人是新中国建设的功臣,经他手伐倒的木材被运往全国各地支援国家建设。经年累月,伐木带来的成就感在赵希海心中逐渐消退。一个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了林场,冲毁了良田,冲倒了房屋,这一切都刺痛着他的心。“为啥洪水就来了?就因为少了大树的保护啊,这样继续伐木,这大山就要变成荒山了,子孙们还能看见绿色吗?”这个平日里干起活来从不打怵的汉子陷入了痛苦的思考。

1986年,赵希海调到红石林业局批洲林场做采伐工。每次伐木时,他再没有了以往的骄傲和自豪,看到一棵棵被伐倒的大树,他觉得格外心疼,“上百年才能成材的大树,几分钟就倒下了,实在太可惜了。”

每到生产淡季,别人都聚在一起玩扑克、闲聊,赵希海却总是一个人走进大山里,抚摸着那些被他伐过的伐根,脑袋里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还上他欠下的“绿色债”呢?

渐渐地,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逐渐形成:我能不能把砍树变成栽树呢?把我自己砍倒的树再重新补上,还清这些年欠下的债。

这个念头像一簇燃烧的火苗愈来愈烈,可是树苗从哪来?1986年初春,踌躇再三的赵希海走进了批洲林场场长办公室,不擅言词的他半天没说话。“老赵,你可是稀客啊,找我啥事?”场长对他的造访感到很奇怪,这位老实巴交的老工人可从来没有登过他林场的办公室。

“我想,我想管林场要点树苗,把咱们采伐过的山场里上栽上树。”弊了很久的话终于说出口。场长从惊诧变为赞许和钦佩,林场很快给他调拨了一批树苗。

为了保证树苗的成活率,他叫来老伴一起把树苗假植在山下的小溪边,并给自己制定了造林计划:每天最少栽下1000株。

为了不让人知道,他每天凌晨三四点就悄悄进山,天快亮时,再下山上班。一个多个月后,第一批树苗全部栽完了,看着青翠的小树迎风招展,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就这样,他悄悄栽了四年树,除了场长,几乎没人知道。

1989年,赵希海正式退休了。老同事们都想着退休后好好享受天伦之乐,而他却为终于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好好去栽树而兴奋。

从此,每天凌晨,老人都会背起老伴准备好的干粮袋,拎起工具,只身走进黑漆漆的大山。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点山泉水,这样的劳作,他从来不会觉得苦,每栽下一片小树苗,都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幸福和满足。

老人每天上山栽树的事还是被大家知道了,有人赞许,有人嗤之以鼻,更有人说起了风凉话:“你看他是不是傻?放着好日子不过,非去遭罪,自己一分钱挣不到,图个啥?”甚至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赵彪子”。面对大家的非议,他不以为然,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初衷:栽树。

采伐迹地里林间空地都被他栽完了,他将目光瞄向了别人私开的小片荒。

春天,他趁着主人还没播种的时候,就开始栽树了。一天,他正在刨坑,地块主人拎着种子也来了,看到老人正在自己的地里栽树。那人破口大骂:“你个赵彪子,你犯傻去别地栽去,你要是敢栽在我的地里,我都给你拔了!”老人也来了犟脾气:“这地也不是你的,是国家的!你拔了,我还栽!”老人狠狠地将锄头杵在地里,寸步不让,两人在地头僵持了好久,地块主人气呼呼地走了。

第二天,老人照旧来到地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大吃一惊,昨天栽得好好的树苗全都被扔在地上。他心疼地拣起打了蔫的小树苗,心疼得浑身发抖……

倔强的他挑出还能重新栽植的小树苗,重新刨坑,再次栽到地里。

这样的场景,在他栽树的几年里,不知出现了多少次,而每一次,都以他的坚持而胜利。

有人说,“你要是有这个功夫,种菜、种粮,一年最少有几万块的收入,你栽树既得罪人又没钱赚,图个啥?”老人总是嘿嘿一笑:“我栽树,为了咱子孙有个好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坚持,令身边理解和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多了,每年春天,林场很多员工也开始自发地与老人一起上山义务植树。每当看到身边植树的年轻人,他都会不厌其烦地传授栽树技巧,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他知道啥样的地块适合什么树种,有的地块适合水曲柳,有的适合黄菠萝、白桦,可是没有树苗怎么办?老人早就有了打算:自己育苗。

打树籽既危险又遭罪,冬天的山林里零下三四十度,寒风呼啸,一天走几十里山路,包裹里的馒头一会功夫就冻得硬梆梆的,上山根本不能带水,因为会冻成冰,实在渴了,只能抓一把雪吃。

一个三九天,老人为了打些珍贵树种黄菠萝的种子,翻了好几座山,才到达目的地。由于年龄大了,忙碌了一上午的他渐渐感到体力不支,寒风裹挟着大片的雪花,狠狠得抽打着他的脸颊,手脚被冻得像猫咬一般。老人眼前一黑,晕倒在大树下,不知过了多久,凛冽的寒风激醒了老人,他拼命地向山下爬去,在人迹罕至的雪地里,拖出一条长长的小路……过了好久,他终于爬到公路边,路过的车辆发现了他,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林场诊所。经过紧急抢救,老人慢慢苏醒,但是他的手脚却被严重冻伤。救助的路人中,就有当初拔过老人树苗的小片荒主人,看到孱弱的老人,他又懊悔又心疼。

从那以后,家人再也不敢让他独自进山了,每次都是二儿子赵景春陪同。

那些年的冬天,赵希海每年都要和儿子打下近百公斤的珍贵树籽。这些树籽,即便是在林区也能卖到20万元,老人即把它们全部种到了林场特批的“希海苗圃”里。

2014年,老人突发脑血栓,住了一个月院,回到林场的第二天清晨,他就拖着还不灵便的双腿趴在苗圃里拔草,这份执着令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老人的行为感动了红林,感动了吉林,感动了全国,荣誉纷至沓来。

2006年,他被评为“2006感动吉林”十大人物。 

2007年,荣获全国绿化委颁发的2006年度“全国绿化奖章”。

同年,赵希海被评为“2007绿色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杨澜让他发表获奖感言,老人想了好久,掷地有声说了句:“我要继续栽树!”瞬间,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2008年,他被评为吉林省“首届环保人物”,被香港气候变暖行动绿色环保协会授予“全球优秀环保奖”。

2009年,他荣获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吉林骄傲人物”称号,被评为吉林省道德模范。这一年,吉林森工集团把赵希海第一次上山植树的日子--4月29日,确定为集团“希海植树日”。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植树纪念日,在中国林业历史上还是首例。

2011年4月29日,批洲林场举行了“希海植树日”暨“绿色传承”仪式。那天,73岁的赵希海老人将义务植树的大旗帜,郑重地交到了儿子赵景春的手上。 

2012年,国务院授予赵希海“国土绿化突出贡献人物”称号。

2014年,老人再次被评为吉林市“江城好人”。

2016年,“芳菲绿色手绢计划”在吉林市启动,赵希海老人当选为“吉林市绿色文明大使”。

2016年以后,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为了给老人一个安享晚年的好居所,红石林业局奖励老人一套崭新的楼房,病重的老人搬进了温暖的新居。

在他生病及住院期间,省市文明办、红石林业局党政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多次探望并慰问。

他在生前累计植树18万株,成活14万株,并圆满完成了无偿为国家培育100万株树苗的绿色心愿。

红石林区的巍巍青山目睹过这位古稀老人用粗砺的大手,弯曲的脊背拯救着绿色山峦的动人诗篇;蜿蜒流淌的松花江水记载着这位古稀老人曾洒下过几多汗水,掬起过无数碧波去浇灌树苗的感人故事。大山的累累伤痕被修补,红石林区的山山水水被染绿,红石林区的百姓将永远铭记这位平凡老人的伟大功绩,红石林区的无数棵树木将永远铭记这位老人的欣慰笑容,而他亲手培育的100万株树苗也必将在红石林区这片热土上长成参天大树。他的离去,并不代表他的绿化事业的就此止步,因为他绿化青山的梦想已经成为更多红林人的梦想,他的精神也必将激励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红林人前赴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