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态科普

生态科普

退化林修复及参考模式

发布时间:2021-11-08   浏览:2324次

一、退化林概念

(一) 退化林

因环境变化、造林和经营管理不当、遭受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等因素影响,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出现林木枯死、濒死、生长不良等现象,稳定性降低,生态防护或林产品供给功能退化甚至丧失,难以通过自然能力更新恢复的森林。

(二)退化林修复

在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基础上,为促进正向演替,提高退化林分质量、恢复生态系统功能而采取的封育、补植补造、更替修复、抚育修复、择伐修复、林带渐进修复、综合修复等措施,培育稳定高效多功能森林。

二、形成退化林的主要原因

退化林形成过程复杂,既有因为林分老熟引起的,也有树种选择的问题,既有病虫害引起的,也有过度经营等因素造成的,实际上往往是多种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造林措施不适宜

造林时未根据立地条件采用科学合理的水肥措施、没有适地适树选用合适的树种,大面积营造纯林等造成林分结构简单、长势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轻微的自然环境波动就可能造成林分快速退化。

(二)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影响

首先是台风、冰雪、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一部分林木直接损伤死亡形成天窗,一部分林木受损害后仍然存活,但长势变慢,极易受到病虫害侵害。其次是病虫害,大面积营造人工纯林,极易造成病虫害发生,如现有的马尾松林,极易发生松毛虫害和松材线虫快速蔓延。

(三)使用的非良种壮苗

近年来,无性繁殖技术快速发展,且因无性繁殖种苗具有变异小、速度快、经济性好等特点,在造林建设中使用了大量的扦插、组培等无性繁殖苗木,但由于管理、投入等多方面的原因,采集的穗条不够健壮或来源于多代萌芽条,其生理林龄在栽植时已达到几十年或上百年,导致林分快速老化。速生杨品种的选用也是近年来林分加速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人畜破坏

我省现有林大部分为集体和个人所有,在当前经营管理体制下,经济效益较低,所有者缺少经营管护的积极性,受到人畜破坏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盗滥伐等,导致林相残破、退化。

(五)经营管理不到位

受投入等限制,林业生产长期重造轻管,现有林经营抚育欠账十分严重,部分林分造林后补植、抚育等经营管理不到位,导致逐渐退化。

三、退化林修复主要对象

(一)树种选择不当造成的退化林

树种选择不当、单一生长不良的纯林,或树种与土壤不适,与生态环境因子不匹配等形成的退化林,特别是农田防护林和前一轮退耕还林等工程中的杨树造林,且已进入了自然成熟期,林木老化的退化林。

(二)密度不合理、经营管理缺失形成的退化林

在密度配置上不合理不科学,如现有的杉木林、马尾松、外松林,由于密度大,普遍生长不良;经营管理不到位,以油茶、板栗、山核桃等为代表的经济林,产量不高、品质不好的退化林;毛竹立竹度过大等原因而形成的竹林退化林。

(三)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生长不良形成的退化林

由于病虫等多次或长期危害以及雪灾、火灾等灾害造成的林分生长不良,特别是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雪灾造成的雪压木林分,以及美国白蛾危害的杨树等树种形成的退化林。

(四)国省道和旅游沿线观赏价值低退化林

在主干公路、铁路和旅游沿线等地,因树种单一、景观单调,土壤与环境因子潜力发挥不够,造成景观不美,综合效益不高,特别是公路两侧的林苗两用林,因树种同质化、截杆截头经营等形成的退化林,公路、景区等属省、国家公益林但生长不良的低效退化林,乡镇村四旁为主的生长不良的村片林而形成的退化林。

(五)生态功能低下,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等退化林

因人工作业频繁,原有树种自身蓄水保土能力差,如山核桃、白茶、黄茶等经济林,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平原圩区建设的以女贞、樟树等园林绿化树种经定杆后栽植的农田防护林网,其防风等功能显著降低的退化林。

(六)郁闭度低于0.3的中龄及其他需要修复的退化林

因立地条件差,特别是河滩、江滩、湖滩以及行蓄洪区低洼地、盐碱地、石质山地等,因造林难度大,在造林后封育和管护等不到位,形成的疏林地、小老树等退化林。

四、退化林修复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修复与积极创新发展相结合

退化林的形成很多是没有尊重自然造成的,对其修复就要根据自然的土、温、光、水等生态因子,因地制宜的确定树种和经营措施;可通过改土、改水等措施,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

(二)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统一

选择易成功、有成效、有基础的先行试点,积极建立多类型的示范点(片区),并适时监测评估,总结推广经验。特别是县乡级林长要积极在辖区内建设自己的退化林修复示范点(片区),通过示范带动面上建设。

(三)坚持整体规划与分片分步有序进行相统一

开展退化林的调查,摸清底色、分析把准问题,在此基础上,把本区域退化林进行分类、汇总,进行总体规划;并认真分析区域自然特点,分步骤、分任务、分年度、分工程、分类型有序推进。

(四)坚持以经营主体和政策引导共同推进

各地应通过加强考核、示范,利用省综合奖补、现代林业示范区等,并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利用林业贴息贷款等多种方式带动经营主体主动作为,开展退化林修复。

五、退化林修复过程中目标树、辅助树、干扰树、其他树的确定

(一)目标树

1、目标树的内涵

目的树种生活力强干材质量好没有(或至少根部没有)损伤

2、目标树选择误区

胸径大长得高树干通直应综合多指标确定目标树

3、目标树的选择

要符合森林规划目标要求,一般要选择自然寿命长、综合价值高、树干通直、树冠丰满、活力旺盛的树木为目标树,特殊规划目标或需要培育种源时可以选择特殊目标树。

4、目标树数量确定

目标树密度不同于保留木密度

目标树数量取决于目标树之间的竞争强度和空间距离

目标树密度:针叶林宜控制在120150/hm2,阔叶林宜控制在80100/hm2,针阔混交林宜控制在100120/hm2

5、目标树的修枝

修枝高度:针叶树和需要控制径级生长的阔叶树一般不超过当前树高的1/2

生长速度较快的阔叶树或需要加速径级生长的其他树木修枝高度:一般不超过当前树高的1/3

修枝不能平切、不能中切、不能撕破树皮,以创口面积最小为原则。

阔叶树修枝,先修掉大枝,保留小枝,修掉直枝,保留平枝。

(二)辅助树

具有改善林分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改良土壤等作用

包括:

阔叶树种

适生的稀有树种

具有保存价值的古树

能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或栖息地的林木等

(三)干扰树

对目标树或辅助树生长直接产生不利影响,或显著影响林分卫生条件的定为干扰树,需要采伐。

离目标树很近,但处于目标树树冠下方,不影响目标树生长的林木,不作为干扰树。

(四)其他树:目标树、辅助树、干扰树以外的林木

六、退化等级确定

(一)重度退化

1、防护(或生产)功能严重下降,主林层枯死木、濒死木 株数比例达单位面积株数40%以上。  

2、林相残败、郁闭度降至0.3(含)以下。

3、连续断带长度在林带平均树高的2倍以上,且缺带比例达 50%以上。

(二)中度退化

1、防护(或生产)功能明显下降,主林层枯死木、濒死木 株数比例达单位面积株数11%40%

2、林相残败、郁闭度降至0.30.5以内。

3、连续断带长度在林带平均树高的2倍以上,且缺带比例为 30%49%

(三)轻度退化

1、防护(或生产)功能出现下降,主林层枯死木、濒死木 株数比例达单位面积株数5%10%

2、连续断带长度在林带平均树高的2倍以上,且缺带比例为20%29%

七、主要修复技术措施

(一)更新造林。对因树种选择不当、病虫害危害严重的重度退化林,可分片、分步进行采伐更新修复。各地应在采伐限额上优先安排、快捷手续办理,并将采伐手续和设计,与更新造林设计一并要求,规定一定时间内完成更新造林。造林要根据地区的环境和土壤、温光水等条件,选择适生树种、合理确定密度,把控好苗木和造林模式,应尽量选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有经济价值及前景,适应能力生存能力较强的树种更新造林。

(二)补植补造。对纯林和景区、国省道和旅游沿线观赏价值低的退化林、以及郁闭度低于0.5的林分、天窗面积大于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