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打造中朝边境绿色屏障

发布时间:2017-06-05   浏览:1400次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与朝鲜隔江相望,被誉为“绿色王国”“森林之都”“绿色明珠”。下面这组数据,足以托起这些美丽的称号:总经营面积170489公顷,有林地面积164672公顷,森林覆盖率96.6%,森林总蓄积2860万立方米,其中针叶林蓄积980万立方米、阔叶林蓄积1880万立方米……


1.jpg


构筑“三大保障” 


压实责任,为绿化美化提供组织保障。和龙林业局高度重视营林生产和造林绿化,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将造林绿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议程。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全力推进新林区建设。成立督察小组,对绿化美化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


严格标准,科学营林,为绿化美化提供技术保障。在造林绿化中,坚持适地适树,既考虑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又考虑其生态学特性;不仅注重栽植技术,也注重后期抚育管护。首先是严把作业设计关,对造林地选择、造林树种、配置方式等进行严格审核。其次是严把造林苗木关,营造林苗木全部选用二级以上的优质壮苗。三是严把造林关,在植树造林期间,森林经营部门分片管理,深入生产一线,帮助基层单位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在营林方式上,针对不同的林分状况和地类条件,把人工更新、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有机结合,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改则改。同时,加强对过密林分的抚育间伐。


广泛宣传,为绿化美化提供舆论保障。每年植树节和国际环境日都开展专题宣传,形成了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2.jpg


夯实“三大基础”

 

以局址为中心,着力加强林业生态圈建设。根据吉林省绿化委员会、长白山森工集团创建“林区绿美家园”活动要求,在局址开展大环境绿化。在居民生活区新建职工休闲园一处,面积1.11万平方米,对已有绿地进行补建,打造立体、多彩、自然、生态的精品绿化工程,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特色生态景观。职工住宅区实现了庭院有树、路边有荫、窗前有花、整洁优美。


目前,局址绿地面积为6万公顷,绿地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10平方米,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以基层为辐射,加强示范场站建设。为进一步改善林区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2014年,和龙林业局响应州林管局号召,以场区主干道为重心,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植树绿化活动,实现了树木成行、草绿花香、改善林场居民生活环境的目标。


在场区建设中,着重提升旅游地带景观绿地的生态功能和休闲功能,形成错落有致、季相分明、精细秀美,具有鲜明特色的林场园林景观。


以“两园一区”为纽带,着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先后成立了图们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和龙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吉林甑峰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占地总面积达23795.4公顷,保护了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今后的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以及科学考察奠定了基础。

4.jpg


实现“三大转变” 


加强生态保护,森林资源实现“两增加一提高”。和龙林业局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发展成为集森林培育、木材生产、林产品加工、林地经济、森林管护、森林旅游于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现拥有资产总计6.21亿元。


盘子大了,森林资源是和龙林业局的命脉。林业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森林可持续经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合理安排采伐方式,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强度,使生长量始终大于采伐量,实现了森林资源“两增加一提高”,即活立木蓄积由2000年的2589万立方米,到现在的2860万立方米,增加了271万立方米;人工林蓄积由2000年的62万立方米,到2013年的152万立方米,增加了9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94%,到2013年的96.59%,提高了2.59个百分点。


广泛开展绿化活动,实现绿化美化全民化。“十二五”期间,和龙林业局通过实施林地清收、补植补造、森林抚育等工程项目,累计完成造林16812.58公顷,植树1679万株,曾两次获评营造林综合核查免检单位,并在2015年造林质量检查中荣获第一名。


5.jpg


“十二五”期间,和龙林业局共建立义务植树基地37个、7100亩,共义务植树38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超过95%。在植树节期间,充分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绿化宣传月”等活动,在林区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绿化、人人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注重挖掘资源,实现绿色效益最大化。积极探索“绿化+”模式,着力培育“一场一品”“一场一业”,引导职工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荒沟林场将绿化美化与生态旅游结合,围绕千年红豆杉古树观光景区,探索“绿化+生态旅游”模式,在林场及周边建设红豆杉培育基地、农家院及绿化观景花、草、石等基础设施,吸引众多省内外游客前往观光游玩,为企业带来了绿色效益。


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