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所在地情况简介
项目建设地点在和林格尔县城关镇二道河村范围内
二、项目介绍
项目区位于县城关镇西南5公里,即国道209的东南侧,该地为黄河中游一级支流浑河重点水土流失区。地貌类型属黄土丘陵平缓地带。土壤类型为沙壤质灰褐土,土层深厚,养分含量低,地下水位100米以下。当地草本植物盖度在40%左右,再加上灾害性气候多,干旱少雨、多风,助长了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从区位上看,和林格尔县位于呼包鄂经济圈中心,是黄河中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和防风固沙功能区,和林格尔县境内仅浑河流域每年可直接输入黄河的泥沙就有10万吨之多。承担着保护”母亲河“的重任。同时,又是我国北方生态屏障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的重点区域,对植树造林防风固沙要求迫切。
从和林格尔县丘陵山地的风沙灾害和水土流失情况看,必须采取有效的植被恢复加速治理,保障地区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以及粮食安全,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尽快脱贫致富,全面步入小康社会。
“我为和林植棵树”是和林格尔县依托“互联网十全民义务植树”,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共建美丽和林,共建美好家园的绿色公益项目,寓意共建共享,实现生物共存,生态平衡。既是全民义务植树、全民尽责精神实质的体现,也是各族各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为和林植棵树”将实施以下内容与规模:
栽植耐寒耐旱耐脊薄适应性强的优良乡土树种樟子松、山杏、小苹果1050亩,栽植株数77700株;直接固沙保土面积1050亩。据有关资料介绍,每年可散发200公斤以上杀菌剂,吸尘4000多吨,吸收二氧化硫10吨左右,固碳260吨。
项目区划图:
作业设计模式图
1.造林地条件
地貌类型:丘陵、平缓地,海拨高度1200米,土壤类型为栗褐土,沙壤质,土层厚度〉1米,养分含量低,干旱、半干旱草原植被类型,草本植物盖度40-50%,地下水位100米以下,水质良好,易于开发利用。
2.造林模式图与方法
项目预算:
项目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苗木费、整地栽植费、抚育管护费、劳务费等相关费用支出。具体项目预算以项目实施方案资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