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是全国遭受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是2000万亩未治理区沙化土地不断扩大蔓延,有些地区甚至已经出现沙埋农田、村庄、道路和草牧场现象,而且大部分未治理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此区域属干旱半干旱地区,雨雪少风沙大,土壤瘠薄,农牧民人均收入较低,地方财政收入不高,只是“保工资”财政,在生态建设方面无能力投入大量资金,防沙固沙资金严重不足。
从区位上看,科尔沁沙地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唐地区北侧,是环渤海地区和京津唐地区主要的沙源地,全国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区域,生态区位非常重要。南侧紧邻我国东北重工业基地沈阳和辽宁省的其它重工业城市,沙地的南缘距北京市直线距离约320公里,东侧是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和四平等重点工业城市和东北平原全国粮食主产区,受科尔沁沙地影响,辽宁西北部土地荒漠化严重。由于土地沙化的蔓延,涵养水源功能的下降,通辽市科尔沁沙地大部分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湿地消失,对西辽河、嫩江、柳河、大凌河四大水系的补水能力显著降低,对环渤海经济圈、东北老工业基地水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从目前科尔沁沙地气候和沙地水资源情况看,只要采取有效措施植被完全可以恢复,如果等科尔沁沙地完全沙化后再治理,治理难度会增加数倍、治理时间也更长,必将对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和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及全国粮食安全都构成严重威胁。
项目介绍:
“种下一棵树,固住一片沙”是通辽市依托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共建美丽通辽、共建美好家园的绿色生态公益项目。寓意三人成众、三木成森,以共建共享之情,实现众生共生,既是全民义务植树精神实质的体现,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计划实施以下内容:
栽植耐寒耐旱、抗风沙的珍贵乡土树种元宝枫、樟子松、家榆、沙棘、扁杏等,规划建设面积10000亩,栽植株数100万株,防风固沙面积10万亩,吸尘30万吨,蓄水30万吨,建设通辽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等。
组织单位情况介绍:
通辽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市义务植树活动;组织协调各旗县市区重点区域(村屯、道路、厂矿园区等)绿化美化工作;负责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负责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及检查指导。
立项目的: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态的期盼越来越强烈,义务植树从内涵到外延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丰富拓展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按照“方便群众、重在参与、不拘形式、灵活多样”的原则,不断丰富、拓展、创新公民“直接参加绿化劳动”和“间接履行植树义务”的实现形式。让社会公众掌握履行植树义务的主动权、参与公共服务的幸福感,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引向深入。
立项依据:
1.《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2.《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3.《内蒙古通辽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项目保障措施:
1.通辽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作为项目执行单位,专门负责项目区的选点、建设和后续服务,程序公开、透明。
2.摸索建立专业管理模式,确保义务植树基地的长效和可持续发展,即绿委办负责义务植树基地总体设计、理念输出和文化注入;志愿者和社区居民负责参与共建共享活动;执行机构负责项目设计和活动执行等。
3.充分调动各旗县市区绿委办的积极性,每年以绩效目标考核的方式要求各旗县市区绿委办以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方式参与义务植树基地的建设和维护。
4.充分发挥全民义务植树网和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广泛、深入、系统的宣传“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项目,详细介绍义务植树基地的功能和进展情况,吸引社会力量的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