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绿色故事

绿色故事

蓝天碧水映三秦

发布时间:2018-08-07   浏览:1327次

——陕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2018年,注定是陕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值得记录的一年。 

  今年农历新年过后不久,全省第一个高规格、高层次、高起点的环保工作会——铁腕治霾工作视频会召开。会上,省委书记胡和平在讲话中连用了4个“铁”字,透露出这届领导班子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延安实行退耕还林政策第20年。作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的吴起县,山绿了、水清了、民富了。包括吴起在内,延安市退耕还林面积达1077.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6.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万余元,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 

  8月3日,我省将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将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必将掀开陕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篇章。 

  不仅仅是2018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多,陕西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谋划推进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让三秦大地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务实举措 呵护三秦绿水青山 

  8月1日,一场阵雨过后,渭河大堤,满目葱绿。 

  渭河是陕西的母亲河。然而,渭河的生态环境也曾恶化,生态湿地严重萎缩。 

  陕西痛下决心,投入大量资金,对渭河流域进行6年两轮持续不断的综合整治。“野色茫茫接渭川,百鸥飞进水接天”的壮观景象逐渐重现。 

  从渭河到汉江丹江,一幅幅优美图景见证着5年多来我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5年多来,全省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美丽陕西建设—— 

  在淘汰落后产能上,累计拆除燃煤锅炉近2万台3.5万蒸吨; 

  在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上,关中地区3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提前2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在提高燃油品质上,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56.25万辆;

  在夯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削减年度任务上,13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集中县(区)域实施特别排放限值标准……

  一系列举措,让全省的生态环境总体持续改善——

  天更蓝。“大气十条”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西安市2017年优良天数为180天,比2013年增加42天,PM10和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31.3%和30.5%。 

  山更绿。三秦大地由黄变绿。陕西5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479万亩,新增森林面积504万亩,完成防沙治沙任务533万亩,减少荒漠化土地192.8万亩,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 

  水更清。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全省河流Ⅰ类至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13年的54.2%提高到2017年的65.1%;汉江丹江水质持续保持优良。 

  务实举措,呵护着三秦大地的绿水青山。 

  统筹谋划 算好生态保护大账 

  201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陕西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全国生态环境大局。 

  陕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统筹谋划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汉中留坝,为了做大做强山地旅游休闲度假品牌,服从自然生态保护原则,否决了投资10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吸引了全国顶级民宿团队争相来此投资。 

  延安富县,一年封固了柴松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内40宗117口油井,推动保护区内油井3年内全部退出,以此倒逼油企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技术革新,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5年多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 

  今年1月4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大熊猫野外哺乳的影像,2月7日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1大2小3只金钱豹“闲庭信步”的影像。这些充分彰显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5年多来,陕西在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不断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起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如今,全省已建成林业自然保护区52个,总面积近1650万亩,为更多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生存环境。 

  党员干部的执政理念也在迅速转变。7月底,由省环保厅领导带队、相关专家参与的水污染防治调研小组来到延安,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一河一策”“一断一策”水污染防治专题调研。这一次,省环保厅不仅是监管者,还是服务者,不仅要摸清延河水污染的原因,还要找出当地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帮助延安重新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助力延安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陕西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用系统思维、统筹谋划的方式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自觉呵护家园,以生态自信建设未来,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陕西贡献。 

  全力以赴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取得成绩的同时,不可否认我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仍然欠账多、问题多、矛盾多。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不时曝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仍在提醒人们: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5年多来,我省通过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环保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我省出台修订5部环保地方性法规和13项地方标准,其中大气条例的“按日计罚”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提供了借鉴;创新渭河流域跨省污染治理机制,与甘肃省实施省际间上下游河流生态补偿;在全国率先实行4项污染物权交易,并将交易市场延伸到市级。 

  环保执法越来越严。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0个矿业权今年初实现全部退出。我省集中修改包括《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等在内的涉及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11部地方性法规,让环保执法的“牙齿”越来越锋利。 

  督察“风暴”席卷三秦大地。去年13个市(区)实现了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环保工作由原来的单纯查企转变为督政和查企并重,督政已经成为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铁腕举措,让企业意识到必须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也让各级党委、政府重塑了发展观、政绩观,更加主动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更加积极落实好污染防治的属地责任。 

  当前,《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陕西省水污染防治2018年度工作方案》《陕西省2018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等相继出台,对我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出了明确目标。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召开,又将对具体工作进行进一步安排部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召唤新作为,新担当不负新使命。下一步,陕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铁腕之势,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以系统思维,全面打好碧水保卫战;以底线意识,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以保护为先,持续开展青山保卫战,努力答好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历史性答卷。(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乔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