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动态资讯

中国绿色时报|森林徽州 氧吧歙县

发布时间:2023-06-12   浏览:128次    来源:

森林徽州 氧吧歙县

——安徽省歙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中国绿色时报 2023年06月12日 04版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歙县,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黄山山脉、天目山脉、白际山脉纵横交错,森林覆盖率82.15%,居全国县级城市前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中国枇杷之乡、中国特色竹乡、中国天然氧吧等众多“国字号”名片,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处。

  

  “新安江模式”,筑牢长三角生态屏障

  歙者,山水翕聚也。

  婉转回旋的600里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穿境而过,形成一幅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画卷山水”,一路奔涌向东,流入浙江千岛湖,汇成钱塘江。

  因山养水,因水润山。

  今天的新安江,已不仅是哺育徽州人的母亲河,还是杭州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地及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屏障。

  但在2012年以前,烧山积碳破坏山林、工业污水直排入河,生活垃圾江中游荡……新安江“蓬头垢面”。

  歙县人从来不讳疾忌医,面对问题,也从来不会坐以待毙。经过多方努力,2012年,皖浙两省紧密合作,全国首个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试点,投入各类资金40多亿元,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城镇及农村污水治理(PPP)、退耕还林、网箱退养、渔民退捕等一大批“壮士断腕”生态环保项目纵横捭阖,誓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在新安江沿线9个乡镇,启动省级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百里画廊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区划国家级生态公益林31.85万亩。试点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新造林11.783万亩、长防林封山育林5.3万亩、森林抚育89.1052万亩、退化林修复15.2万亩。新安江沿线5.4万亩天然林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2019年,为防止近水耕种带来的化肥农药污染,启动实施108米水位线下土地退耕还湿还林,完成4200余户3101亩耕地退耕。

  付出和努力,终会获得丰厚回报。

  2018年以来,新安江水环境质量、流域空气质量等主要生态指标稳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每年向千岛湖输送优质水约70亿立方米,成为中国最干净的几条大河之一。

  “人行明镜中,鸟渡屏风里”,李白吟咏新安江的诗句情景得以重现。

  随之转型的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等,为歙县人带来了可持续的发展机遇和创收。做好“森林旅游+”文章,围绕森林旅游人家、生态农庄、家庭林场等森林旅游载体,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年均游客超500万人次,沿江6000多村民向文旅行业转型。

  积极打造森林氧吧,做好“卖”生态文章,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生态生产力,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2021年,歙西国有林场率先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并公开挂网交易,达成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和第三届黄山发展大会两轮购买协议,用于中和抵消会议碳排放量,实现安徽省首单林业碳汇线上交易。

  “新安江模式”成了一张闪亮的名片被学习和复制,还被写入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走出了一条山水林田湖草协调发展的生态新路。新安江流域,也成了“两山”理念的实践创新基地。

  

  城乡共建,推进森林生态网络一体化

  最美人间四月天。

  歙县桂林国有林场瓦上管护站位于海拔870米处,4月的阳光穿过浓密的树梢,细细碎碎地投在“洪晓春生态保护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墙上,一片斑驳。丛林中的映山红含苞待放,数十棵珍贵的金钱松和柳杉将管护站拢在怀中。

  “瓦上管护站林地总面积7497亩,国家公益林面积有5481亩。”扎根深山33年的“中国好人”、管护站职工洪晓春说,桂林林场积极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完成千亩杨梅基地、600亩山核桃基地、300亩青梅基地建设等,与安徽省林业高科技中心合作,打造林下种植铁皮石斛、黄精基地,不断地将有形生态资源转变为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

  近年来,歙县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体系。突出“徽州森林·宜居古城”主题,编制《歙县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0年)》,围绕“一核、两廊、四区、多点”布局规划,建立目标分解落实制度。2019年以来,该县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6个、森林村庄33个,义务植树400万株。

  一幅生机盎然的绿色画卷在徽州大地渐次拉开。

  如果说山林是“创森”的大背景,那么,城乡建设一体化就是“创森”的主舞台。

  在城区,开展“森林社区”“森林单位”创建评选,对徽州古城街巷、周边山体及中心城区居住社区、单位进行绿化建设和改造提升,挖掘社区内绿色空间;对高铁歙县北站公园、丰乐河公园等进行改造,改造公园绿地11.18公顷。提升城区歙州、新洲等5个公园的绿化质量,新建公园绿地26.6公顷,确保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城区覆盖80%以上。

  在乡镇,深化林长制改革,稳步推进林业增绿增效、“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等行动,乡镇整体绿化面积新增100.06公顷。全面实施乡村生态振兴,基本实现“山地森林化、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乡村绿化格局。

  

  绿色发展,绘就新时代“新安山居图”

  “大姐”胡早娣,她修建千亩

  梯地茶园,天下把名播

  “七妹”鲍彩鸾,你开垦千亩

  荒山林场,四海把名扬

  ……

  这是歙县“创森杯”获奖诗歌《礼赞,鲍彩鸾》的一段。

  徽州文化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并列为国学三大地方学科。在歙县,几乎所有的古村落都依山傍水、枕山跨水,力求与自然完美融合。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把自然村落建成“山为骨架,水为血脉”的生命有机体,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最佳体现。

  创建森林城市,既要着眼大局,更要注重细节。怎样将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与森林城市的具体要求相结合,让森林城市凸显徽文化内涵?歙县人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并走出了一条“以微见著”的创森之路。

  征集歙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形象标识,开展“创森”文化进校园、评选“最美生态护林员”,举办“创森有我”主题摄影活动、“创森杯”有奖诗歌征集活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氛围更加浓厚。

  宣传是平台,成果是底色。

  卖花渔村,家家户户擅长以梅花和罗汉松制作徽派盆景。春节期间,梅花竞相开放,以梅入景,以花为媒,房前屋后,目之所及,皆为盆景。兔年春节,这个人口不足800人的小村庄,创下了接待16万人次的奇迹,生态经济井喷式发展。而这,仅是歙县创建森林旅游城市“微”提升的缩影。

  立足148个中国传统村落,聚焦生态绿色产业转型振兴,探索出蜈蚣岭村天人合一生态型经济、狮石村生态资源蝶变红绿资源等众多村级特色生态产业体系之路。同时,做强“三潭枇杷”“三口柑橘”“富岱杨梅”“上丰雪梨”“姬公尖柿子”等特色经济林品牌基地,打造歙县IP,休闲生态旅游亮点纷呈。

  五座青山拥抱古城,六条清溪汇聚成江,“五峰拱秀、六水洄澜”,成为徽州古城的代名词。歙县以“一城一江”为核心,以“三大环线”“十大集聚区”为载体,打造“十大湿地、百里绿带、千顷茶园、万亩果林”等特色节点,绝美的自然景致和山水人文,成为长三角地区休闲康养文旅目的地,绘就了一幅新时代的“新安山居图”。

  创森以来,歙县先后获得“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丽县城”“全国百佳深呼吸县城”等荣誉称号。2022年底,歙县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达208万人次,旅游收入29.75亿元。而2023年,歙县城乡各地更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我们坚信,通过“创森”活动,歙县这座“没有屋顶的徽文化大地艺术馆”,必将迎来生态文旅产业的“一路繁花”!(鲍剑 方鸿惟 方永祝

 城在绿水青山中 汪钧摄


 森林环抱歙县徽城镇 齐欣摄

山水绿树掩映下的古太平桥 汪钧摄

城市道路绿化 姚玉芳摄

共享绿色家园 许宪华摄

 深渡镇千年古樟 张明明摄

歙县郑村绿地公园 张国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