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动态资讯

科学绿化 绿满宿州

发布时间:2022-06-13   浏览:200次    来源:

林草兴,生态兴。

安徽省宿州市地处皖北,“田山九一开”,造林绿化“地难找,找地难”。面对“两难”,宿州市统筹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因地制宜、地尽其用,应绿则绿、易绿先绿,以“一十百千万”造林工程举纲持领,驱动平原绿化高质量发展。春季以来,新增造林近2.6万亩,新延农田林网长度730余公里,102个行政村新植树木120万余株,优良多效乡土树种使用占比达九成以上,平原绿化再创佳绩。

盘活“三块阵地”

宿州市造林绿化空间广存于山上田间、河岸路肩、庄里村边,尤以良田间、村居畔、石质山潜力巨大。宿州市林业部门在深入分析乡村振兴要点、乡村绿化重点、乡村森林结构痛点后,因地施策,扣题答卷,盘活这“三块阵地”,设计推出“一十百千万”造林绿化工程,打响了农田林网建设、乡村绿化提升示范和石质山地增绿添彩“三大战役”。

“一十百千万”造林绿化工程包括“一树乡愁”家园增绿工程,鼓励倡导每人新植35棵、每户新植10棵“和谐家园树”“浓情思乡树”“生日纪念树”“孝老爱亲树”“儿女成长树”等,自行栽植、管理和收益;“十万亩林网示范片”建设工程,按照林带长宽不减、标准不降,主栽高大、乡土、用材树种的原则,稳步实施农田防护林建设,提高农田林网建网标准,高标准建设两个“十万亩农田林网示范片”,推动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三网联延”;“百村万树”绿化提升工程,结合森林村庄创建提升,在全市100个行政村每村新植1万棵、合计新植100万棵以上乡土树;“千名林长义务植树”示范带动工程,组织1千人次以上林长践行绿色使命,带头参加春季义务植树,带动1万人次以上机关干部职工植树;“万亩石山增绿添彩”工程,推进埇桥区北部和萧县中南部石质山绿化,开展石质山造林3000亩、封山育林2.7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其中重点节点增绿添彩不少于1万亩。将全民义务植树履职尽责、村庄绿化改善提升、汴河平原防护林补缺成网、萧埇石质山增绿添彩等林业重点工程串联一线、纵横布局、分类施策、齐头并进,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科学推进国土绿化。

今春以来,所有新增造林均不占用耕地,果断化解了平原地区造林绿化“地难找、找地难”的问题,为新时期宿州平原绿化、乡村振兴、人居环境优化、林产工业发展匡准了发展区域。

用足“三大要素”

宿州市各地不断探索创新多主体参与、多渠道投入、多空间利用的造林绿化新机制,突破造林“人”“财”“地”的要素保障,解决了“谁来干、在哪干、怎么干”等基本问题,为宿州开展国土绿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造林主体更丰富。市县区林业部门机关干部和国有林场职工率先破土开荒,开展“百名林业职工绿化荒山植万树”活动。村镇集体主动承担,盘点造林空间和造林树种,上报县区林业部门统一规划开展;大户纷纷参与,与村镇集体合作开展造林,约定收益分成。林企紧密合作,履行企业降碳植绿责任,市林业局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宿州分公司共建义务植树基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树乡愁”家园增绿活动,赠苗、义植活动层出不穷,带动社会企业和群众积极参与国土绿化。萧县推行“党建+护林员+植树”,数百名县镇村干部、6000余名党员干部和护林员、上万名志愿服务者率先垂范,分赴各联系区块植树增绿、美化家园,掀起人人植树、村村造林的热潮。埇桥区在符离大道沿线设立“林长+检察长”植树基地和其他植树基地,供群众履行义务植树义务。宿州植物园作为全市首个“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划出多个片区,供各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职工植树。

造林地块有突破。面对新时期新要求主动“找地”,将造林空间向农村“四旁四边”、农田路渠、山坡堤埂、村镇建成区等非耕地且为绿化薄弱的区域转移,将山上、田边、河岸、路肩、庄里、村边作为造林绿化的“主阵地”,市绿化委设计的“一十百千万”工程的5个子工程,已绿化的102个行政村绿化、12条河渠林带、730余公里农田林带均不占耕地。

资金来源有保障。砀山县造林绿化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高位推动,县政府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埇桥区政府高度重视林木产业原料林建设,区财政划拨400万元,区林业部门整合林业增绿增效奖补资金100余万元予以补充,支持林业部门和各乡镇购苗,以杨树等乡土用材树种为主,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区多部门联动,林业部门规划设计、指导技术,区属拂晓集团融资,共同建设石质山绿化攻坚示范点。泗县和灵璧县在农田林网建设中多部门合作,合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打造高标准农田林网示范片;灵璧县娄庄镇配合县水利局把近1000亩灵西运河堤岸、150亩沱河堤岸的使用权公开拍卖,全部用于发展杨树用材林。萧县“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全县党员以交纳特殊党费并植树的形式履行义务,6960名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约23.4万元购买苗木,同时1.94万名党员自行购苗,带动乡镇出资7.7万元植树绿化,累计栽植9.7万余株,覆盖264个行政村。面对石质山绿化造林成本高的难题,萧县借力国储林项目贷款,投资石山增绿添彩和木材培育,投资9053万元、计划绿化面积14539亩的石山绿化项目招标结束并进场施工。埇桥区由国企融资推进符离大道和206国道沿线石山绿化,采取挖穴挖坑、客土回填、壮苗栽植、多级提水、培大土堆、覆盖地膜、修鱼鳞坑等措施,亩均投资超1万元、绿化面积419亩的巴山绿化已高标准栽植结束。各地还积极将疏浚完成且适宜绿化的河渠堤岸,及时流转给第三方,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造林。

锚定“三个环节”

宿州市林业部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尊重自然、尊重科学,探索“四旁四边”造林更适用的管护模式,重点布局造林绿化带来更大的产业支撑潜力。

栽树多栽乡土树,好管好活好致富。不断加强部门规划主导、行业政策引导和林业技术指导,遵循乡村森林化、村庄生态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树种多样化原则,科学推进乡村绿化,助推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由于乡土树种具有强大生命力、适应性强、抗逆性强、产业衍生价值高等特点,市林业部门统筹考虑,全面推广乡土树种,鼓励种植各类乡土珍贵树种、经果树种和用材树种。树种配置采用“3+N”模式,确定3个基调乡土树种,如杨树(雄株)、薄壳山核桃、榆树等,配置乡土、乔木、长寿、速生、珍贵、高效、彩叶等具有多重特点的多个树种,有特色地开展“一十百千万”造林绿化工程,建成集生态防护、木材培育、乡村景观于一体的多功能、结构稳的乡村绿化树种配置效果,最大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推行管护新机制,农民集体双增收。平原乡村绿化管护是难题,村镇集体和老百姓的支持是关键。各地积极探索实行“村镇+大户+生态护林员+群众”的绿化管护机制,做到任务分解到乡镇、责任收益落实到个人,确保造林成活率。埇桥区顺河镇、夹沟镇等镇村集体与育苗大户签订造林绿化协议,前者提供农田路网、沟渠堤岸等造林地块,后者提供苗木并负责栽植、管护等,约定收益分成,缺钱栽树和缺地栽树的双方形成“互补”。埇桥区大营镇等乡镇集体栽植,树木成活后与群众进行收益分成,发动群众管护抚育,既压实了管护责任,又为农民家庭和村集体“双增收”提供了支撑。灵璧县做深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项目,整合乡村振兴资金,在7乡镇41个行政村利用沟堤路肩等集体土地或农户房前屋后“四旁”隙地栽植了3.6万株薄壳山核桃,产权和收益由村经济合作社与农户按五五分成,落实了造林用地和管护责任。各地发动生态护林员带头履职尽责,造林绿化和抚育管护等形式相结合,将辖区造林成活率与护林员日常考核挂钩,确保造林成果提质增效。

林茂粮丰绿成金,发展生态富民产业。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契机,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广织森林生态网络,厚植林产工业根基,在服务“四化同步”、促进皖北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中探索出一条富民路。宿州科学利用林地资源,着力推动树种培优、林分增效,提出乡村绿化“五化原则”,提倡栽植具有生长快、树体高、能长寿、多效益等四大优势的乡土树。今春全市新增造林2.6万亩,优良乡土树种占九成,其中雄性杨树栽植超1.3万亩,全市薄壳山核桃发展到4.5万亩,苦楝、刺槐、榆树和楸树等一批乡土树重返绿化“舞台”。埇桥区作为“中国杨木产业示范区”“中国绿色家居产业示范基地”,充分肯定杨树等用材树种的木材支撑、经济支撑作用在河渠堤岸、村道路肩大力发展以杨树为主栽树种的优质用材林。埇桥绿色家居产业园和砀山薛楼板材工业园以木材加工和绿色家居产业高度聚集入选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总量不断跃升的埇桥绿色家居产业,与稳步发展的砀山水果产业、异军突起的灵泗薄壳山核桃产业,“三驾马车”驱动宿州林业高质量发展。(翟争奇)

中国绿色时报 2022613日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