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动态资讯

​合肥老市政府大楼改造 百年古树原地保护

发布时间:2022-05-26   浏览:489次    来源:

合肥老市政府大楼改造 百年古树原地保护!


合肥在线

2022年05月26日 08:20:18 

0人参与0评论

7bc52a03-d38a-4793-b398-0ef974b6b42b

长丰县义井乡的一级古树老槐树,村民为它后移祖宅11米。

698cdc91-4874-4ef7-bdbd-00ba493c7e60

合肥老市政府大楼改造中原地保留的银杏树。

名园易构,古树难求。近日,合肥老市政府大楼在翻新改造过程中,将一棵百年银杏树原地保留了下来,合肥市民纷纷点赞。

古树是城市的“活化石”,这并不是合肥第一次给古树“让路”,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从第一次为古麻栎让出一条快速路,到如今改造老市政府大楼全力守护古银杏。在一次次“让”的背后,“藏着”一座城市建设的理念。

起因:这棵银杏是合肥的地标,原地保护为城市添彩

胡一民是安徽省林科院林业高级工程师、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专家。最近,合肥老市政府大楼的改造过程中,他参与了那棵古银杏树的保护。

“我和束教授(束庆龙)到现场查看,给施工单位提了几点要求。”胡一民一一道来。首先要保护这棵树的树体,其次是保护它生长的环境。“水泥和石灰对树木生长的环境影响很大,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有碱性物质流到根上。”胡一民说,第三就是有条件地对生长环境进行改造,保持其根部和主干通风透光、干净干燥。同时也要对银杏树及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胡一民回忆道,这棵树是城市的地标。“我是1983年调来合肥工作,那时到老市政府这边就总能看见这棵银杏。”对于这棵树,胡一民也很有感情。其实不仅仅是这棵树,胡一民对古树一直感情颇深。从黄山迎客松保护开始,胡一民已从事省内古树名木研究和保护工作20多年。尽管已经退休,但只要是和古树保护有关,总能看见他的身影。调查古树,还总免不了爬树。今年已经64岁的他,每每爬上树干查看树况总让家人担心。“看树和给人看病是一样的,得望闻问切,不爬上去靠近它怎么给出准确的判断呢?”对树木的热爱早已深入胡一民的骨髓。

专家:多年来逢古树就“让路” 实属不易

提及合肥给古树“让路”,胡一民说,从长丰县的麻栎保护开始,合肥就一直在做这件事。那是2010年,当时双墩镇正准备建设北城主干道——淮南北路,而这棵麻栎就位于规划的这条快车道上。“当时束教授和我一起去的,古麻栎树移栽后不易成活,研究后决定原地保护。”5月23日,记者来到这棵麻栎树所在的长丰县双墩镇。在淮南北路上,为这棵树专门留出了一条快车道的宽度,设立了一个“绿岛区”。十二年后,这棵麻栎长势旺盛,枝繁叶茂。胡一民说,这也是有记载的合肥历史上第一次给古树“让路”。

2012年,新桥机场启动在即,在肥西高刘至机场的公路建设中,发现了一棵紧靠路边的老桑树。据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专家束庆龙判断,它的树龄应该在120-150年。在专家组的建议下,道路建设方最终改变了当初就近移植的计划,对这棵古桑树进行就地保护。

胡一民和束庆龙参与的给古树“让路”的调查还有几次,印象比较深的有新站区修路为古柿树群“让路”,长丰县义井乡的一级古树老槐树保护,村民为它后移祖宅11米。

在胡一民的印象中,合肥城区还没有因为城市建设把古树移栽的现象。“合肥对古树的保护一直都很重视,我们提出的意见相关部门也几乎都会采纳。”这也是让胡一民最感动的地方。“合肥能坚持了这么多年逢古树就‘让路’,这不容易。”

管护人:要一代一代传承守护下去

41岁的吴升已经是第五代的管护人了,他守护的正是合肥第一次为古树“让路”的麻栎。如今,这棵麻栎也成为了北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吴升说,这棵树的历史要追溯到他祖爷爷的父辈那一代。如今这棵树已有120岁,当地的村民都认为古树是有灵气的。吴升说,当初能够原地保护,也感到很幸运。“我爷爷曾经留下了祖训,要我们好好守护这棵古树。”吴升也兑现了他给爷爷的承诺。

自从麻栎被原地保护之后,吴升就正式成为了这棵树的管护人。他是个认真负责的好主人,定期清理枯草杂木,旱季浇水,冬季清雪,还在古树周围自费安装了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古树情况。最近,吴升又发现麻栎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他立即给主管部门上报。“县里很重视,很快就会派专家来查看。”吴升告诉记者,他看着这棵树就想起小时候的很多珍贵的回忆,他也要教育子女一代代传承守护下去。

林园部门:古树是城市的“活化石”,更是一种乡愁

给古树“让路”,长丰县就经历了两次。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淮南北路上的这棵古麻栎树拥有了100多平方米的生存面积。

“古麻栎能在公路中间这样的环境下有如此长势来之不易。这也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义井乡的那株老槐树在当地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一株一级古树,迄今已有600多年。2016年,在第二批安徽省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申报认定中,义井乡车王村顺利入选,老槐树可谓功不可没。“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后,依旧苍劲挺拔,是一个地方自然历史和文明的缩影,我们也会一直尽职尽责保护好它们。”

同样,因为修梅冲湖路需要经过一片古柿树群,最终也在当地政府和村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将这一片几十棵古柿树原地保存了下来。新站高新区林长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计划对这里的古柿树群进行景观美化,建造一个观赏性的游园。

“只要是古树,我们一般都会建议为其‘让路’,就地保护。”工作人员说,古树是一座城市的“活化石”。胡一民告诉记者,“古树就是一种乡愁,数百年树龄的古树,对研究当地气候、物种演化有科研价值,还寄托着当地居民的情感和乡愁,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古树应该被保护,它们是珍贵的林木种质资源,对于科学选择造林树种、提升造林和绿化效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