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动态资讯

线下线上八类尽责形式齐发力 —— “植”此青绿,更要“植”理念

发布时间:2022-03-14   浏览:461次    来源:


1647237374109836.jpg

江苏1.jpg


11日,海安市南莫镇的青年干部与沙岗小学的小志愿者在唐庄村义务植树。 翟慧勇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记者 许海燕 金亦炜 董翔 陈珺璐 王建旸 黄勇


种下一棵树,收获一丛绿。我国提出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将达24.1%。昨日是我国第44个植树节,江苏各地各部门都在开展植树活动。人们挥锄执锹,种下一棵棵树苗,为城乡添上一抹绿色,为家园植入一份美好。

我省创新方法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更将生态环保绿色理念植入人们心中。

全民参与,汇成江苏“青绿”

“孟春山水唤新翠,正是植树好时节”。12日上午,南京市民顾先生带着10岁的女儿顾沁书,驱车来到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双城社区许家大营组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现场还有来自南京各地的七八十个亲子家庭。孩子们每人领了一株树苗,随后自己动手种树,填坑、踩实、浇水,并把写有名字的心愿卡挂在树上。

这是顾沁书第二年参加植树节活动。“我在农村长大,对树有很深的感情。在我小时候,植树节那天老师会带着我们去河边种树。现在看到孩子也能种下‘自己的一棵树’,这就是一种传承。”顾先生感慨地说,南京的“绿”不断增多,生活更加宜居,这就是植树节的意义所在。

植树节前夕,全省各地校园也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节活动。11日发动师生种植200多棵蔷薇,12日带领小朋友沿着长江绿色行走,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师生格外忙碌。南通市崇川小学开展首届“来做我的树”认养活动,学生们认领校园里的树木定期管理、看护,“和小树一起成长”。南京理工大学师生们一同种植海棠树、丁香树,并将在为期10多天的植树节活动中跟进学子林的专项绿化养护项目。

植“绿”的热情还传递到其他战线和领域。11日,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横泾派出所教导员庄燕青和同事们,在横泾镇栽下今年自己的“第一抹绿”。作为辖区公安,庄燕青和同事们平时不仅要承担治安工作,还要负责打击破坏环境的犯罪活动以及参与森林防火等护林行动。

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既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的一个中转站,又是湿地物种基因库,更是南京城市供水水源地的上游。12日,“你我种下希望苗,共同守护生态洲”为主题的植树节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新济洲供水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全员参加,一棵棵新树苗在新济洲岛上稳稳扎下根。

植树尽责方式不断丰富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适合大面积种植树木的空间越来越少,义务植树也遭遇地难找等问题。另一方面,林地管护工作一直存在人员、资金的缺口。2017年起施行的《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将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拓展到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等8类。没有条件到现场参与植树的江苏人,也在通过抚育管护、认种认养等形式,加入植绿队伍。

12日上午,扬州市宋夹城风景区,扬州市民张娟带着13岁的女儿、7岁的儿子忙着给认养的树苗松土、浇水。“3月12日是我的生日,每年都会带着家人来这里劳动。”张娟说,自己连续3年在此认养树木,共认养2棵美人梅、1棵银杏。

宋夹城风景区工作人员张靓告诉记者,该景区是国家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造林绿化面积达613亩,面向亲子家庭、单位及个人提供抚育管护、认养等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品种有垂丝海棠、美人梅、春梅、香樟、女贞、银杏。基地建成至今,尽责人数158人,尽责株数142株。“认养乔木一年300元,花灌木一年100元,认养树木后,尽责人有劳动需求,我们可以现场提供铁锹、水桶等工具。”

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造林处处长孙羊林介绍,该市推动义务植树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逐步实现网络植树实体化、实体植树基地化、基地植树公园化、公民尽责多样化的目标。

认种认养,网上也能助力。12日一早,南京市建邺区沙洲街道中奥社区居民成曦,收到一张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2018年底开始,他通过蚂蚁森林参加线上植树活动,在赤峰、鄂尔多斯、武威等地“种植”6棵树,树种包括榆树、红柳、沙柳等。“2018年,我带孩子去了一趟塞罕坝,了解到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如今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森林公园,很受震撼。”成曦说,线上植树可以督促自己和孩子坚持环保、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也能为国家多奉献一片绿。

3月初,镇江“公民捐资履行植树义务”慈善募捐项目上线,上线近10天累计收到捐款431次,筹善款19618元。镇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绿化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许光临是该项目主要负责人。他介绍,通过捐资捐物形式进行义务植树,也是一种适合全民参与的且符合当前实际的植树尽责方式。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还是森林消防道路养护等,都需要资金投入。

省自然资源厅(林业局)造林处工作人员何静介绍,8种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在全省广泛开展。统计数据显示,“造林绿化”类尤为突出。

“除了种树,大多数的‘造林绿化’尽责都以阳台绿化、单位摆放绿植等方式实现。”何静告诉记者,根据折算标准,对屋顶、墙体、阳台等区域进行绿化3平方米,或在单位、街道等公共场所节日摆花30株(盆),都相当于完成尽责植树3株。

我省一方面将加强政府义务植树平台建设,使之与支付宝、微信平台对接,提升线上植树的便利程度;另一方面,将拓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基地将不会局限在城市,会向农村延伸。

更要“植”生态环保理念

植“绿”转型、点“绿”成金、聚“绿”升级,从美丽乡村到国家森林城市,看得见绿色低碳在“开花结果”。植下一片绿色,不在一时一日,更在于在每个人心中“植”下绿色环保理念。

“古人就有在房前屋后植树的传统,也有在庙宇、祠堂、墓地种植松、柏的习俗,这种风俗代代相传,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实践。”省委党校校务委员、经济部教研室主任李宗尧教授表示,植树造林这一传统美德,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还能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植树造林,可以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在亲手栽下一株株幼苗的同时,也播下绿色环保的种子,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植根于人们心中。

李宗尧提醒,植树造林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既要重视造林更要重视管护,避免“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插柳不成荫”。通过强化植树责任制、树木认领等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植树节,年年过,如何在制度上创新,让绿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盱眙县的一项探索引人关注——

2020年8月,盱眙法院洪泽湖流域环境资源法庭先后开庭公开审理两起滥伐林木案和一起盗伐林木案。被告人马某非法采伐杨树22棵,被告人孟某非法采伐杨树、柳树及楝树共计52棵,被告人向某非法盗伐杨树76棵。盱眙法院在对被告人处以刑罚的同时,还责令三名被告人补种1130棵杨树,并负责养护一年。一年多来,盱眙法院协同泗洪县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往返补植现场,监督被告人完成补植复绿工作。如今,杨树林成活率超过85%。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环境资源法庭副庭长姜立告诉记者,以前对滥伐林木的案件,被告人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后,可以通过“劳役代偿”等替代性修复方式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是,对于种植后的树苗存活率如何,追踪并不多。这片生机勃勃的树林,给我们启发是,对一些生态补偿修复项目,要跟踪到位,而非一“种”了之。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我们不妨撸起袖子来,把8类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化作生态环保的实践行动力。”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朱新华说,生态环保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不过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就需要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秉持敬畏之心,在生活中自觉践行植绿、护绿、爱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