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动态资讯

泾县掀起2022年植树造林热潮

发布时间:2022-02-23   浏览:364次    来源:

春风催新绿,植树正当时。今年,泾县在认真总结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经验基础上,紧紧围绕2022年林业建设任务,坚持规模发展、创新发展、项目带动,推动现代林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全面推进植树造林。

春节过后,我县紧紧抓住春季有利时机,早规划、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扎实推进春季造林整地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造林整地工作的55.6%,全力以赴完成今年造林任务。

通过植树造林,加快生态林业基地建设,提高全县森林资源总量。一是打好荒山歼灭战。通过进一步完善林权保障机制、惠民政策机制、依法推进林权流转机制,大力实施林业工程造林,解决“谁来种、谁来管”的问题,破解制约荒山造林责任不清、资金不足、管护缺失的瓶颈;二是高标准推进通道绿化。继续做好205国道、322省道、高速、高铁沿线等主干路绿化,重点推进三线四边及可视范围内宜林地绿化。三是积极探索将现代科技与林业工作深度融合。我县通过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做好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积极打造智慧林业,建设美丽泾县,助推乡村振兴。

二、切实提高森林质量。

针对我县森林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合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森林生态供给,增加群众持续增收动力。一是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以市场为依托,进一步扩大现有花卉苗木基地规模,打造泾县知名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如:泾县舜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安徽钱王生态园林有限公司等。二是发展高效经济林。结合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大力发展木本粮油、名特优水果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等绿色产业。三是发展速生丰产林。重点推广杉木、枫香等良种,进一步扩大速生丰产林基地规模。四是发展林下经济。加强森林抚育,改善林分卫生条件和健康环境,有效利用林下空间,推广林下立体种养殖业,发展壮大林下经济。五是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林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扶持森林旅游人家,打造特色的观赏乡村游。六是坚持标准不放松,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务求把营造林工作做实做细做精。按照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DB34/1267-2010)和相关技术规定,坡度25度以上、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场不适宜规划大面积人工造林,应鼓励带状砍灌,保留一定宽度生态水保带,挖穴整地,防止水土流失。此外,林业重点工程造林应科学编制作业设计和整地造林实施方案。七是加快推进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把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的年度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和小班,切实抓好营造林的作业设计,保证造林成活率。

三、科学规划造林树种。

我县各乡镇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同时把落实营造林计划与乡村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基础设施紧密结合,积极推出各类植“纪念树”、建“纪念林”活动,不断丰富义务植树文化内涵。

一是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科学规划造林树种。在造林规划设计时,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针对不同的造林地块,选择相匹配的造林树种,做到多林种、多树种科学配置,充分体现各项绿化工程的特色。

二是林业技术人员实行造林整地分片包干责任制。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严格把好树种选择关、栽植质量关,为营造林工作全程提供优质服务。结合当前整地造林的有利时机,各林业部门组织林农对以往造林开展“回头看”,对保存率、成活率不达标的造林小班,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林农强化补植补造和抚育管护,切实巩固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成果。

四、优化林业服务意识。

扎实推进基层服务组织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履职尽责,强化林业服务,提升林业部门的良好形象。一是加强重点工程建设服务。坚持生态优先,开发保护利用并重,对本县境内实施的省、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畅通绿色审批通道,积极履职,主动服务;二是注重林业科技指导与服务。发挥林业专业技术优势,大力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注重试验示范,全域开展林业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当好全县林农贴身管家。三是落实惠农政策服务林农。加大林业惠农政策宣传,争取更多的惠农项目、资金扎根泾川大地,规范森林抚育、生态公益林等惠农资金兑现,让更多的林农享红利、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