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动态资讯

全省社会化推进四条生态廊道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2022-01-29   浏览:263次    来源:

202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地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动力,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科学造林绿化的指导意见,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全面加快推进四条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建设第一年取得首战告捷,全省四条生态廊道两侧各15公里范围内共完成人工造林17万亩、封山育林11.2万亩、退化林修复13.2万亩、森林抚育71.3万亩,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完成总投资33亿元,其中各种社会主体投入资金19.9亿元,占60%。各地社会化推进四条生态廊道建设探出五种模式。

一是政府奖补引导模式。蚌埠市在推进淮河生态廊道建设中建立奖补政策,对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每个补100万元、森林城镇每个补50万元、森林村庄(含长寿树示范村五小园示范村)每个补15-20万元、农田林网示范片每个补20-30万元凤阳县鼓励规模化发展薄壳山核桃,对集中连片100-300亩的每亩补助2800元,301-500亩的每亩补助3200元,集中连片超500亩的每亩补助3600元;南谯区对建成省级森林城镇和森林康养小镇一次性奖补50万元,省级森林村庄和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的分别一次性奖补10万元、20万元。

二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安庆市迎江区实施沿江生态廊道及林业景观提升项目,指定安庆市滨江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合作,采取PPP的(设计-建造-融资-运营-移交)运作方式,合作期限15年(建设期1年,运营期14年),建设投资估算1.57亿元,营建经济林1300亩、景观林379 亩、道路绿化7.3公里、码头景观工程1.5

三是企业联合投资模式。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在马鞍山雨山区投资3000万元采用矿山治理+元宝枫、杜仲、山桐子特种经济林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将之前已闭坑的凹山采场建成凹山湖湿地公园。凤台县森林苗圃与凤台县州来集团联合投资2000万元,在刘集镇淮河生态廊道范围内(济祁高速建设回填坑)建设中山杉产业基地1000余亩,吸纳周边811农户参与日常管护,户均土地租金和劳务等收入达5163元。

四是村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模式。定远县严桥乡官东村成立薄壳山核桃种植合作社,统一租赁农户自愿腾退的闲置宅基地和其他空闲地,统一平整土地和种植经营,所获收益合作社留存30%,其余70%全归农户;安徽农景果业公司负责提供薄壳山核桃树苗、栽植技术服务和果品销售,并从每年财政补贴中分期回收树苗款。目前,该村已利用四旁空隙地营造薄壳山核桃林1150亩。

五是土地流转、大户承包模式。濉溪县以沱河四铺镇段、双堆集镇双龙沟堤、濉溪镇老濉河堤为重点,道路、河道两侧各建15米宽林带采取大户流转土地承包造林的方式,营造林苗两用林和经济林773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10.1公里砀山县新疏浚苗城河14公里河渠堤岸,通过公开招租营造速生丰产林1000余亩。灵璧县在唐河、濉河、老运料河等堤岸通过招租栽植杨树7000亩。

目前,社会化推进四条生态廊道建设还存在着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政策措施不够细化实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组织机制不够完善、营造林的产业利用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省林业局要求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拓展四条生态廊道建设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径。

一要科学系统推进工程建设。深入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统筹林地与湿地、城镇与乡村、生态与产业关系,按照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原则,科学编制工程建设设计方案,有效保护修复四条江河沿线的自然保护地和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提升流域生态系统功能。

二要节俭务实推进工程建设。贯彻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的原则,坚持宜林则林、宜湿则湿、适地适绿的原则,优先采用优良乡土树(草)种,实行多种树混交、乔灌花草综合配置、新建与保育相结合等方式,坚决杜绝植树绿化盲目投入、追求奇花异草、过度景观化等行为,严禁大树进城移栽、搞一夜成林成景面子工程等现象。

三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组织编制生态廊道建设工程项目储备库,紧密结合双招双引工作,引入各种社会主体建设高质量生态林、高效益经济林和高容量碳汇林,高标准建设生态廊道重要节点。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木本油料林、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和建立碳汇林业基地。

四要优化服务推进工程建设。根据四条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任务,高质量编制年度作业设计,全面落实营造林矢量化数据上图管理。认真做好苗木调剂供应,保障工程建设所需优质种苗的供给。加强技术服务管理,强化工程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和监督,确保科学施工。抓好项目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留存项目实施前、中、后的影像资料,及时做好总结。

省林长制简报2022年第2期(总第85期)2022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