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黄山市积极探索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及交易
发布时间:2022-01-19 浏览:345次 来源:
黄山市选择歙县歙西国有林场探索实施林业碳汇项目试点,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项目开发,经核证后的碳汇量(核证碳减排量)通过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进行挂牌(网)交易,用于中和重点排放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大中型活动组织方、旅游景区产生的碳排放。截至目前,该市已经开展林业碳汇交易2笔,碳汇交易量共797.2吨二氧化碳当量。
一、具体做法
一是统筹推进林业碳汇工作。黄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碳汇工作,多次专题调研和召开会议研究,统筹谋划碳汇项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市林业局积极落实开发主体,成立工作专班,林长制成员单位献计献策,并积极参与项目开发,多部门通力合作,推动林业碳汇项目落地,推进成功达成碳汇交易。
二是开发林业碳汇项目。通过调研,选择环保桥(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开发单位、具有审核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林业碳汇项目资质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核证单位,开展林业碳汇开发工作。环保桥公司按照CCER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通过资料收集、小班地块筛选、边界矢量图整理、样地位置确认、实地数据调查,对歙西林场2006年-2014年实施造林的24个小班、2931亩林地进行样地调查和碳汇量测算,出具项目碳汇量监测报告。
三是开展碳汇量审核核证。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现场审核,出具《黄山市歙县歙西国有林场林业碳汇定制核证项目(黄山市歙县歙西国有林场碳汇造林项目)碳汇量核证报告》。经核证,该项目计入期为2006年3月1日至2021年9月28日,核证碳汇量为15058吨二氧化碳当量。该核证碳汇量经黄山市生态环境局备案签发,可在黄山市碳市场进行自愿减排交易,用于抵扣碳排放。
四是组织公开线上交易。歙西国有林场碳汇造林项目开发成功后,依托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绿色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挂牌(网)出售。2021年11月,2021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暨生态产品博览会和第三届黄山发展大会承办方,按照生态环境部《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要求,对标国际国家标准,系统详细预估会议碳排放计量,以50元/吨价格,分别购买歙西林场开发的林业碳汇555.2吨和242吨,用于抵消会议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会议零排放、碳中和,真正达到“零碳”会议的目标。
二、主要成效
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通过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打造“零碳”会议,是黄山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益尝试,开启了安徽省林业碳汇项目交易的序幕,促进了碳汇交易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真切地展现了“双碳”目标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更为公众参与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二是实现“政府+市场”模式的多方共赢。碳汇项目是政府与市场双向发力、共同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参与各方都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了多方共赢。政府作为监管方,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更高站位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双碳”目标实现中展现了担当作为;会议承办方作为购买方,通过参与节能减排等活动,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价值;国有林场作为销售方,借助碳交易市场获得了一定收益,有助于国有林场的良性发展。
三是开辟国有林场转型升级新路径。统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合理利用三大关系,积极探索生态融资新机制,科学开发林业碳汇项目,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林场资源,依法依规拓宽增收渠道,将国有林场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
三、借鉴意义
实施碳汇造林项目开发和交易,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一次有益探索。林业生态产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价值补偿,拓宽了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收益渠道,为生态良好地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
省林长制简报2022年第1期(总第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