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六安市金安区多管齐下保护古树名木
发布时间:2021-11-11 浏览:274次 来源: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最耀眼的明珠,是自然界和先人们留下来的瑰宝。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依据《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金安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工作,并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取得良好成效。
作为革命老区、生态名区,金安区古树名木数量较多,从沃野平原到连绵山区,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据调查摸底,并经省、市、区认定公布,目前全区共有8株一级古树、1株名木、8株二级古树和一个三级古柿树群、77株三级古树。
一、积极做好自查摸底。组织专业人员坚持每株必到(到现场)、每株必照(照照片)、每株必查(查现状)、每株必定(定方案,定措施)、每株必问(问责任落实)的工作方法,准确掌握古树名木生长和保护现状,并统一制定树立落地式保护牌,为现有古树名木重新亮明“身份”。
二、严格落实“一树一策”。聘请专业机构,根据每株古树的生长现状和周边环境,科学编制每株古树名木保护修复方案。对开展保护措施的古树名木,邀请专家组现场指导,专业人员清杂清灌,疏枝支撑,建立护栏,消毒涂抹等措施,科学、系统的保护古树名木健康。
三、明确属地管理责任。每株古树名木都明确责任人,签订养护责任书,对所有古树名木进行保姆式管护,确保日常管护到位。
古树名木客观记录和生动反映了一个地区自然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痕迹,是珍稀的基因资源、难得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生物多样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修复,保护生态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大历史文化、发展先进生态文化的传承,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