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动态资讯

黄山市歙县多措并举推进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

发布时间:2021-11-09   浏览:300次    来源:

构建优美森林景观带 打造靓丽生态风景线


近年来,歙县在扎实推进新安江百里画廊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中,积极探索生态廊道建设新模式,围绕抓好新安江沿线林相改造,提升新安江沿线森林生态景观,构建新安江优美生态廊道,着力打造新安江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歙县样板”。

一、抓好林相改造。学习借鉴浙江彩叶林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快新安江两岸现有纯林的改造步伐,逐步将纯林改造成针叶阔叶混交林,大幅增加彩叶树种比例,提升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森林景观效果。近5年来,在新安江两岸林下补植银杏、枫香、檫树、榉树、厚朴、野樱、红豆杉等彩叶观赏树种,共计苗木6万株,完成森林抚育89.1万亩,退化林修复15.2万亩。到2025年,计划完成新安江沿岸第一道山脊线内6.7万亩马尾松纯林抚育任务。

二、打造湿地景观。实施退耕还湿还林工程,对沿江108米水位线以下及低洼处3101亩耕地实施休耕,开展还湿还林,恢复湿地功能。突出抓好深渡镇凤凰岛、漳潭等“十大湿地”及渐江段湿地建设,选择中山杉、枫杨等退耕还湿还林主打树种,配以芦苇、芦竹等草本植物,打造新安江特色旅游“网红点”。目前,已完成新安江沿线退耕还湿还林还草3101亩,栽植中山杉、水杉等水生乔木树种近5万株。深渡镇淮源500亩湿地红杉林景观初见成效。

三、用好古树名木资源。对新安江两岸沿线444株古树名木实施保护性修复措施,着力打造沿江徽派村落水口林,使古树名木资源成为新安江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复壮,积极采取环境改良、树体保护、有害生物防治等具体措施。落实“一树一员”管护主体和职责,完善档案数据库。深入挖掘古树名木文化内涵,打造休闲文化主题公园。利用好古树名木资源,开发“森林旅游+”文章。2020年度新建“省级森林旅游人家”3家。

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围绕“三潭枇杷”“三口柑橘”“富岱杨梅”“徽派盆景”等特色经济林,打造新安江沿江精品果品示范区和徽派盆景小镇,促进采摘游、观光休闲游等生态游。实施新安江两岸可视范围缓坡茶园“坡改梯”,推进沿江美丽茶园建设。在茶园地点状或块状栽植梅花、樱花等花灌木或彩叶乡土树种大苗。到2025年,计划完成2.9万亩果园提质增效,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基地10个。

        五、严格森林资源保护。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推深做实“林长制”。实行乡镇人民政府森林资源保护领导责任制。实施依法治林,抓好新安江沿线森林植被的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林地资源保护,维护生态安全。目前,歙县共区划界定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31.85万亩,占9个乡镇森林总面积66.8631万亩的47.64% 。生态公益林将实行严格保护,构筑起永久性的生态屏障。

六、推进生态执法。建立融入“杭州都市圈”生态安全保护修复联防联控互学机制,设立实施“林长+检察长”“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共护新安江流域绿水青山。1-9月份,歙县生态环境分局获取并梳理新安江流域各类生态环保公益诉讼线索8条,县检察院办理公益损害案件10件,全力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新安江生态廊道是全省“4条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之一。依据《歙县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歙县拟共规划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总面积113.5329万亩,其中增绿扩量(人工造林)0.3116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13.2213万亩,森林抚育71.8567万亩、封山育林32.8689万亩、退耕还林巩固提升4.121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