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动态资讯

林长制让生态南谯底色绿又亮

发布时间:2021-08-05   浏览:328次    来源:

滁州市南谯区以林长制改革为抓手,通过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目前全区森林面积达到50.2万亩、森林蓄积量188万m3,森林覆盖率40.5%,位居江淮分水岭地区之首。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平原绿化和退耕还林先进单位,全国集体林权改革百家典型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珍贵树种培育基地示范县等荣誉。

顶层设计抓管绿。林长制实施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林长、落实区、镇、村三级林长213个,党政齐抓共管和区镇村三级联动,确保林有人管、事有人干、责有人担;坚持生态优先,区划滁河水杉生态林网、清流河水源涵养、章广省级现代林业、江淮分水岭、琅琊山、红琊山生态保育等“六大”生态功能区;同时结合城区建设,调整完善大王、龙蟠、同乐、银花、高教科创城及经济开发区“六大”城市生态功能区,形成“6+6”生态功能格局。

扩面提质抓增绿。近五年,通过实施增绿增效行动计划,实现造林、森林增长和城乡绿化新突破。造林绿化再创佳绩,共完成人工造林2.97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封山育林28万亩;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森林面积达50.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8.2%提高到40.5%;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6.5%、绿地率达42%; 8个乡镇和48个行政村创成省级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标准,5个村被授予全国森林乡村,2个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2016年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安徽省森林城市。

创新发展抓用绿。创新模式,充分利用自主创新并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的麻栎育苗造林和炭用林培育2个技术规程,高标准建设麻栎炭用林35万亩,麻栎经营周期缩短到5-7年,实现一朝成林百年受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技术,借力院企合作,成立中国林科院木炭窑智能化研发中心和红琊山博士后工作站,推广木炭改善环境技术、炭蚕复合经营、麻栎能源林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炭材两用林、林木良种选育和木炭清洁生产标准等18项创新成果,培育麻栎良种10个、木醋液精加工产品11个,有效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创新路径,按照园区化模式,依托章广枫树、施集麻栎2个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将各类土地、资金、技术等向园区集聚,高标准建设产业示范基地40万亩,亩均年收入2000-5000元,实现产业有规模、企业有平台、要素有保障、发展有特色、效益有提升,为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铺就生态增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