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滁州:天长市农田林网建设走出一片新天地
发布时间:2020-11-11 浏览:495次 来源:
天长市地处平原地带,林业发展空间狭窄。为增加森林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天长市林业局深谋细做,主动与相关部门、乡镇协调,先行先试,在石梁镇孝庵村和古庵村,结合千亿粮改造项目和“天长市杨树飞絮生态治理”试点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走出一条政府得绿、农民得利的造林新路径。目前已建成孝庵村和古庵村两个农田林网20270亩,绿化渠道、机耕路46.5公里,栽植薄壳山核桃、榉树、紫薇等苗木19万株,折合森林面积2235 亩。
规划先行,选对树种。两个建设点根据路、渠、塘的宽度,严格规划栽植树种、规格、配置。根据本地区农田一季水稻一季小麦的种植习惯,制定薄壳山核桃为主导树种,紫薇、榉树等为辅助树种,采用株行距8米*4米的大株距和三角形配置模式,株间间种紫薇,既保证了农田通风透光,又增加了土地产出效益,实现林、粮相互共生。
部门协作,拓展空间。天长市林业局与农业农村局结合“千亿粮”改造项目和“天长市杨树飞絮生态治理”试点项目打造农田路、沟、渠林网。主干道路面宽度设计在6米左右,次干道和渠道、塘坝宽度设计在5米左右。这样规划设计既不占用基本农田,又拓展了造林空间。
收益分成,化解矛盾。由于本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益的逐年增加,造林获得的收益已不再是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集体土地的权属为村组所有,为解决今后的管理和投资收益矛盾,林网建成后林木所有权为村占60%、组占40%共同收益,化解了村组争利矛盾。
重视管护,责任到人。林网建成后由村两委外包村农事合作社进行抚育管护,农事合作社选用涉地村组留守劳动力,并优先吸纳贫困户参与林网管护,镇政府每年依据造林成活率发放项目补助资金到村组。这一政策既确保了造林保存率,又增加了当地农户收入,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护,村民自觉爱林、护林意识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