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黄山日报:为美丽中国种下一棵树
发布时间:2020-03-16 浏览:503次 来源:
春风吐绿、草木初萌,又是一年植树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多次谈到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他说,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加强森林管护,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近年来,黄山市持续开展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夯实绿色底色,2019年全市完成成片造林5235亩,零星植树180万株。如今,行走在黄山大地,随处可见“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的自然美景,处处可感受到更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更自觉的环保意识。
3月12日我国将迎来第42个植树节,让我们为美丽中国种下一棵树。
春来添绿正当时
又是一年春光到,植树添绿正当时。连日来,黄山市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广大群众抢抓当前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植树造林,迅速掀起了全市植树造林的热潮。
3月3日,祁门县芦溪乡造林大户余怀念告诉记者,植树造林时间不等人,好在他们这儿属于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加之自己所雇请的30多人都是当地村民,所以今年2月20日以后,他们就开始加紧种树,主要是油茶、茶树和套种的檫木,“趁着大好春光,越早栽下去越容易成活,运来苗木基本上当天都能栽完。”
据祁门县芦溪乡林业站站长李林辉介绍,“去冬今春我们早早地完成了造林整地,祁门县其他各乡镇林业站也是一样,积极为林农、林业企业等做好劳动力组织和苗木调运工作。若不趁早,到3月中旬前后就是茶叶采摘的忙季了,那时会影响植树造林的效率。”李林辉告诉记者,林业站工作人员会严格把关,做实做细每个环节,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片。
记者从黄山市林业局了解,当前正是植树造林的最佳时节,黄山区积极发挥基层林业站作用,建立了14支林技服务队伍,实行包片落实、挂点服务制度,深入乡村、山头开展技术指导,组织林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利用电话、微信、网络等手段,为各类造林经营主体复工复产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歙县出台了《香榧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安排财政资金200万元进行奖补,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山地资源,投入社会资本,开展香榧基地建设,促进香榧产业发展,香榧成为歙县今年春季造林主要树种。黟县组织引导城乡居民以分段、多点等不聚集方式就近植树造林,开展房前屋后和庭院绿化、社区和村庄绿化。黟县龙潭香榧公司完成香榧育苗50亩,黟县奇墅湖家庭农场完成香榧无纺布容器育苗2万株,黄山贡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香椿种植200余亩等。
据黄山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黄山实施了“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林业增绿增效成果丰硕。仅2019年全市完成成片造林5235亩,零星植树180万株。公路、铁路、沟渠绿化新建80.9公里,改扩建45.7公里,折合面积450亩。完成省级森林城镇创建5个,森林村庄创建40个,完成森林长廊示范段10公里。通过持续不懈的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夯实黄山绿色底色,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黄山最鲜明的标识符。
体制改革释放生态红利
黟县碧阳镇丰梧村,十二都木竹林业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224户村民以870亩火烧迹地山场入股;休宁县兰渡乡兰渡村,开展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歙县深渡镇定潭村,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近年来,黄山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先行区目标,着力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有力促进了绿色质量提升、森林效益增强和生态文明彰显。
黄山市不断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活化管理机制,促进资源增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为稳定和完善集体林地承包关系,黄山市坚持农村林地集体所有制,巩固集体林地家庭承包基础性地位,加强林权权益保护。为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提升林业组织化程度,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77个,其中省级示范社31个,国家级示范社5个,经营规模43.6万亩,带动农户7.48万户,歙县、黄山区被列为首批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为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休宁县作为全省“五绿兴林·劝耕贷”试点县,一方面加强宣传,让更多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积极进入“五绿兴林·劝耕贷”系统,享受政策红利,一方面政银担三方协作,确保融资担保贷款成效。为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着力降低林业经营风险,黄山市实现公益林应保尽保、商品林愿保全保。为规范推进林权流转,着力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规模经营,黄山市加强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建设,建立立足黄山、面向全省的专业、规范、统一的森林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建设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绿了山川富了百姓
3月5日,祁门县新安镇境内的黄山仙寓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里十分忙碌。那边种植基地里农民忙着套种林下中药材黄精;这边厂房内工人正加紧生产黄精茶供应全国各地。
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黄精等中药材育苗、种植及加工的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特有的自然环境,选育优良野生中药材品种进行仿生态种植,已建成标准化无公害GAP中药材种植基地3000亩,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50余亩。
黄山市林业局科技产业科负责同志介绍:作为林业大市,绿色是黄山的最大优势,也是最浓的发展底色。近年来,按照“林业产业生态化、林业生态产业化”的总体要求,黄山市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和产业富民。
近年来黄山市以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抓手,全面贯彻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加大林地复合经营力度,通过科技手段和技术支持,以林下中药材和特色种养为重点,不断优化提升林药、林菌、林果、林草等经营模式,多元化组合发展。同时,加大对有发展特色、有牵动作用的林下经济示范点支持力度,通过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促进山区增绿、林业增效和林农增收。结合造林绿化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结构调整和林分改造,围绕油茶、香榧、毛竹、山核桃等发展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木本油料等特色基地,全市经济林面积148.5万亩,黄山区耿城镇、黟县宏村镇、徽州区杨村乡被评为首批省级香榧之乡,省级以上现代林业示范区发展到7家。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鼓励林业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规模与质量,做大做强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提升特色林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目前,省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8家。
在促进林旅深度融合发展方面,立足市情林情,深入挖掘森林旅游资源,把森林旅游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化以及林下经济发展等有机结合,加强各级自然保护地、湿地公园、森林旅游人家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皖浙1号线、黄山168户外基地、黟县塔川秋色、休宁县梦里乡村祖源、祁门牯牛降等特色森林旅游线路,建设“林业+旅游”示范点10多个,歙县被授予“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
王胜武: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神”
2月1日,晴。到六股尖保护区防火,在烈士墓一带巡查野生动物。
2月2日,晴。到六股尖地段及保护区防火巡逻,到四门巡逻防火。
……
2月13日,阴。在全村巡逻,向村民宣传禁止抓蟾蜍政策。
……
翻开2020年2月的工作日志,这样的记录几乎一天不缺。王胜武说,这是他的巡山日记,内容包括年月日、巡护区域,天气状况、巡护情况、森林防火等。他是休宁县鹤城乡新安源村的党总支委员,也是休宁六股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的护林员,负责管护的山场有4000多亩。
新安源村有“新安江源头第一村”之称。休宁六股尖省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这一地区,境内有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保护区内严禁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护林员的森林资源管护责任重大。
2008年,王胜武任村组长,兼任护林员。2012年,他被聘为专职护林员。12年来,他日复一日穿行于密林之中,细心巡视着每一片山林,用勤劳的双脚、无私的奉献,精心守护新安江源头这片绿水青山。
作为护林员,王胜武的工作主要包括:宣传国家林业政策、有关法律法规、森林防火知识等;巡护责任区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制止盗伐滥伐、毁坏林木、非法收购和无证运输木材;制止在林区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筑坟、挖根、挖笋等破坏生态安全的活动。
“六股尖海拔1629米,与江西婺源搭界,也在我们护林员的巡护范围内。”王胜武说,从山脚到山顶,一般要走4小时,很费体力。尽管如此,他坚持每月登顶至少一次。“2月23日又上去了一趟,看看有没有人打猎、盗伐树木。”
王胜武说,森林防火也是护林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及时制止林区违章用火行为,及时清除火灾隐患;发现火情,及时报告,积极扑救森林火灾,协助执法部门查处火灾案件;森林防火期在责任区实行全天候巡查,高火险期增加巡护次数,确保有火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星期六、星期天,天气好的话,我们就守在龙井潭,不让游客进山。那里是进入保护区的必经之地。”王胜武说。龙井潭上有龙井潭瀑布,该瀑布位于六股尖山腰,有“新安江源头第一瀑”之称。常有市内及江西游客趁着周末前来游玩,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压力较大。
马上要到清明节,又到了春季防火的重要节点。王胜武说,近年来政府加大投入,在林区安装了视频监控探头,护林员的履职情况也纳入监控范围,森林资源管护水平比以前提高了。“去年又开了一条林道,从龙井潭一直通到山顶。现在巡山护林,路比以前好走多了。”
目前,黄山市林长制改革迈出新步伐,设立市、区县、乡镇、村四级林长2395名及林长制办公室10个,确定林长制专职工作人员38人、林长制专职护林员2535人,并在显著地点树立林长公示牌1130块,基本形成纵向贯通、全面覆盖的林长制工作网络;加强“五个一”服务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建立林长信息档案2395份、森林经营规划方案和湿地保护规划889个,确定“一林一技”技术员539人、“一林一警”责任民警198人、“一林一员”护林员2535人;注重示范推广带动,围绕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组织实施“七大行动”,创新建设森林资源保护、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林业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29个林长制改革工作示范点,稳步推进林长制立法,加强林长制信息化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