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合肥市多措并举推进春季造林绿化工作
发布时间:2020-03-11 浏览:402次 来源:
2020年,合肥市计划新造林10万亩,完成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17万亩,完成3000公里乡村道路绿化。创建1个省级森林城市、5个省级森林城镇、50个省级森林村庄。完成绿化面积100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五绿”工程、“十大公园”和“小公园小游园”建设。加快推进“十大湿地”保护与修复,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一是以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推进“五绿”工程。 聚焦“五绿”任务,压紧压实各级林长责任,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落实《合肥市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加快环巢湖十大湿地、江淮分水岭生态廊道、官亭国家生态公园、合肥植物园等4个市级示范区项目建设,探索总结林业生态建设经验,形成制度成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209个市县两级林长制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三年建设目标任务。完善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数据,加快推动“五个一”服务平台数字化建设,实现与“五绿”工程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监测实时化强化护绿、管绿,推动林园资源保护法制化建设,从法律层面压紧压实林业资源保护利用责任。
二是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与修复。今年是环湖“十大湿地”建设攻坚年,在完成湖滨、派河口2大湿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高质量完成三河、栖凤州、马尾河、槐林、柘皋河、玉带河6大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十八联圩、巢湖半岛2大湿地建设,确保2021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实现新增湿地面积5万亩的目标。大力实施“退耕、退养、退居”还湿,拓展湿地生态空间;调整传统种植养殖方式,实施自然恢复及必要人工辅助修复措施,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明确保护范围,安装界碑界桩,标识标牌,严格保护。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完成三河、湖滨2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验收,完成柘皋1个省级湿地公园建设验收。探索推进环湖湿地保护小区和小微湿地建设。
三是以推进林业增绿增效为目标,加快实施国土绿化。完成新造林10万亩,重点抓好江淮分水岭岭脊、环巢湖地区、水源保护地等区域的造林。新增经济林4万亩。推进省级森林抚育示范片建设,计划完成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17万亩。积极推进乡村道路绿化和森林城市(城镇、乡村)创建工作,完成3000公里乡村道路绿化,创建1个省级森林城市,5个省级森林城镇、50个省级森林村庄。加快花卉标准化示范园区和精品花卉基地建设。立足产业政策支持,开展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探索建立生态涵养林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国家苗木交易信息中心建设,办好2020中国苗木花卉交易大会。
四是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为重点,加快提升园林品质。立足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新定位,坚持对标对表,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改革为契机,提前谋划对接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保证公园绿地等城市绿化用地的供给,为我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规划基础。加快项目建设。以稳步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等指标为抓手,继续推进“十大公园”、“小公园小游园”建设,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既定的两年建成100个小公园小游园的目标任务,进一步优化完善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稳步提升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水平,彰显城市品质;拓展绿化空间,积极推进立体绿化,组织立体绿化专项规划编制,先行实施一批高架桥、围墙、房屋、护坡、护栏等具备立体绿化条件的示范项目,不断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的空间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效果。进一步优化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强化企业的信用意识和品牌意识,做好评价成果运用工作;进一步深化“花园家庭”“最佳公园”创建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细化创建方式,提升创建水平;创新举措,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