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动态资讯

森林安康:让广袤山川劲舞“生态美”

发布时间:2015-08-05   浏览:489次    来源:

安康,历史上曾拥有陕南最广袤的森林资源。然曾几何时,由于短视的“木头经济”作孽,树木被砍伐,林地被开垦,造成座座大山满目尽是斑驳疮痍。面对这一各种原因遗留下来的“绿色灾难”,近年来,我市各级林业部门借助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机遇,积极修复林业生态,特别是去年12月,随着安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战略的实施,我市又加快了让山山水水穿上崭新“绿装”的步伐,让秀美长袖劲舞安康“生态美”……

四次浩劫:使安康林业资源遭受重创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是地球的“肺”,更是地球最大的基因库、碳贮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它对维系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在生产力较为落后的过去,人们大多遵循“靠山吃山”这一理念维持生计,安康也不例外。

“安康林业资源曾经遭受了四次大的浩劫,破坏了林业生态平衡。第一次浩劫,应该说是在建国后的大炼钢铁时期。”市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晓虎介绍说。“当时,在安康的每个公社,都建起了炼钢炉,而大炼钢铁的主要燃料则是木柴。所以,毫无节制地砍伐树木在当时成了常态。”

随后,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人们开始战天斗地开荒修地造田,硬是把安康 “六山三水一分田”的历史改变了。当时,在国家“农业学大寨”政策的号召下,全市上下大量修梯田、挖五边地,致使林业资源遭受了第二次浩劫;要说第三次浩劫,应该是三线建设时期。由于襄渝铁路建设工地需要大量的枕木,于是便在安康就地取材,砍伐了大量的原始林木;到了改革开放后,安康乡镇企业和其它地方一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因工业欠发达,各地便都打起了木材的主意,办起了无数的木材加工厂、地板条厂,有的县还将销售木材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提出了“木头经济”概念,大量砍伐山林,致使安康的山林又遭受了第四次浩劫。

树木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生态的破坏,到处出现了裸露的山坡和耕地,这也让安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陈晓虎说:“安康是山地,森林破坏后,抗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就减弱了。每年夏天,疯狂的泥石流就像一个贪婪的魔鬼,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掠夺着人们的财产。特别是紫阳、宁陕的几次大的泥石流自然灾害,一次次挑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

森林修复:让大山再次秀美起来

要想战胜天灾必先战胜“人祸”。

对此,反应快捷的安康人,面对座座大山上裸露的黄土坡,痛定思痛,在森林生态修复上,首先发布了应对“人祸”的禁令,即在全市上下推行了木材禁伐和禁止木材流通政策措施,及时遏制了乱砍滥伐之风。

不能随意砍伐还不行,还要人为造林来修复生态。为此,我市实施了大面积飞播造林。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飞播造林近1000万亩,已成林面积大约200余万亩,为全市生态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

特别是自1999年起,安康借助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实行大面积的退耕还林,使林地恢复迅猛。截至去年底,我市退耕还林工程面积达47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14.08万亩,宜林荒山造林231.12万亩,封山育林30.8万亩。监测评估表明:全市退耕还林涵养水源4.39亿立方米,保育土壤557.90万吨,释放氧气129.77万吨,吸收二氧化碳54.74万吨,吸滞PM2.5达到21.8万吨,提供负离子126.75×1022个。七大类功能价值总和为152.41亿元,相当于我市2014年生产总值(GDP)689.44亿元的22.1%,居陕南三市之首,在长江流域名列第三。也因此,我市还获得了“天然氧吧”之美誉。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我市在国家实施丹治工程和长防工程的基础上,快速实施了汉江绿化和大瀛湖治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在汉江两岸和瀛湖周边大面积植树,并确定了领导包抓山头的细节制度,为森林覆盖率的大幅提升奠定了基础。

     不仅如此,我市还动员大量的干部职工义务植树。每年植树节前后,都会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部门领导带领机关干部纷纷来到自己的“责任山”挥汗如雨,栽下一棵棵希望的树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不仅使安康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也使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得到提高。截至目前,我市林地面积达到了2800万亩,森林面积达到了2114万亩,蓄积量达到了60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9.9%,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森林城市”。

长袖劲舞“生态美”: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山美了,水美了,美丽的山和美丽的水叠加起来就是“生态美”。那么,如何让生态美的长袖劲舞壮实的“经济之树”呢?

其实,在林业修复的过程中,聪明睿智的安康人民就潜意识地把“美丽”和“富裕”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大量种植茶叶、橘子、核桃、生漆等经济树种,实现“生态立市、产业富民”的目的。同时,通过园区带动的办法,建设了以茶叶产业为依托的汉滨园区、以蚕桑产业为主体的石泉园区、以“飞地经济”为特征的白河园区等一大批林业园区,并吸引外出经商、打工老板和成功人士回乡建设林业园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

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市新建各类特色经济林园60多万亩,低效低产改造30多万亩;新建生漆、油桐、油茶等木本油料基地15万亩,改造8万亩;新建以板栗、柑橘为主的干鲜果基地7万亩,改造12.35万亩,新增木本中药材3.49万亩;新发展油用牡丹试验示范0.55万亩,改造2万亩。仅以核桃、茶叶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果总量就达到24.74万吨,实现产值41.68亿元。

在发展以林为主的经济产业外,我市还有效利用林下种养发展林业经济,鼓励农民在林下种植天麻、猪苓、党参、魔芋等农作物,发展林下养鸡、养猪和野生动物林下养殖,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并把森林资源与旅游产业结合,先后开发了南宫山、朝阳沟等一批森林公园,用“生态美”这婀娜长袖把旅游经济也舞得风生水起……

作者:周健 孙妙鸿 上官卫国    文章来源:安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