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验交流
亳州:以林为题 求值求和
发布时间:2021-08-24 浏览:258次
近年来,亳州市持续扎实推进国土绿化美化,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反哺林业发展,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助力增产增收增效,以林为题,求值求和,最大化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林为“笔”,提升“颜值”。扎实推进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道路林网、河流林网、农田林网和村庄林网建设,“四旁四边四创”“五小园”和美丽村镇建设,以及义务植树、矿山修复等,实施复绿、增绿、补绿工程,提升“颜值”,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亳州。“十三五”以来,全市完成人工造林47.23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1个、省级森林城市3个、省级森林城镇29个、省级森林村庄173个。
以林为“本”,凸显“价值”。不断创新并推广林业融资贷款模式,唤醒“沉睡资产”,换来“源头活水”反哺林业发展。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出台《亳州市集体林权流转交易规则(试行)》,规范集体林权流转交易“变现”。创新并推广林业专利权及“五绿兴林•劝耕贷”融资贷款模式,为林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如安徽泓森高科林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专利权质押实现贷款200万元;“五绿兴林•劝耕贷”施行以来,全市共落实贷款7300万元,其中今年落实贷款1200万元,并为林业企业申报林业贴息贷款5780余万元。
以林为“媒”,催生“产值”。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依托全市森林资源,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因地制宜多模式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以林药、林菜、林禽、林旅为主打的林业产业互促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增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市已发展林下经济18.68万亩,年经济收入可达4.19亿元,带动就业10.3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