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把爱种进自然 让青山变金山 ​

发布时间:2021-08-26   浏览:561次

把爱种进自然 让青山变金山

安徽黄山九龙峰自然保护区牵手社会企业创新自然教育模式

  今年6月,第七届“自然嘉年华”活动在杭州植物园举办,超过3万名儿童和家长参与体验了这场区域性的自然教育盛会。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的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邀请了一家专门做自然教育的社会企业——黄山千鸟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鸟谷),依托的自然营地是安徽黄山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活动当日,千鸟谷推出的“自然侦探者”“小小护林员”“结绳自救”等自然教育小游戏深受孩子喜爱,在现场遭到小粉丝的“围堵”。

  九龙峰保护区在2018年3月与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后,依托“华东物种基因库”的独特资源优势,结合自然教育项目,共同谋划“公益引领、商业促进”的自然教育新模式。经过3年试验,这一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开始向浙江衢州雪岭保护地及周边其他自然保护地复制传播。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高级顾问、千鸟谷负责人熊学慧(自然名大熊)介绍:“千鸟谷模式是自然教育的全新尝试,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科普、乡村振兴的产业助农及生态道德教育的研学旅行进行有机结合,把爱种进大自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并且能够被复制。”

  公益初心 商业手法

  九龙峰保护区管理站站长曹新华是自然教育创新模式的牵头人和推动者:“经过30多年的保护,山里面的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而山外面的工作还要下大力气去做。”

  曹新华所说的“山里面的工作”指的是九龙峰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研等工作,是“绿水青山”;而“山外面的工作”指的是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和依托保护区开展的自然教育、森林旅游、林下种植等生态产业,是“金山银山”。“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曹新华在退休前要做的头等大事:“我还有3年时间退休,要好好干3年。”

  托管多年来,九龙峰保护区通过抓队伍、抓机制、抓投入、抓创新,走出了一条“共建、共赢、共保、共享”的新路子,形成了保护与发展协同并进的良好格局,“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新模式成效逐步显现。比如,保护面积护大了3倍,动物遇见率增加了4倍,盗猎案减少了70%。

  这是“山里面”的数据,“山外面”的另一组数据是,仅在2019年,以千鸟谷为经营主体的产业模式,共计引入30多期、2000余人次自然教育、生态体验团进到保护区,千鸟谷运营团队在向广大青少年传播自然科普知识、推进生态环保行动计划的同时,更通过自然教育这个助推剂,带动了保护区外围民宿、生态种植养殖、茶叶及稻虾米等产业的发展,3年来帮助当地社区农户增收450万元以上。

  熊学慧说:“千鸟谷是用公益初心、商业手法推动自然教育的发展。即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教育为初心,市场化规则运营。”

  开展项目 产业助农

  “你们不但不挣钱走,还投钱进来,还帮我们赚钱,这么好的事怎么会被我们遇上?”项目之初,当地社区居民对千鸟谷的信任度并不高。

  早在九龙峰保护区委托给桃花生态保护源基金会管理之初,基金会就确定了由7名华东理事合作共建九龙峰保护区的全新模式,并共同成立千鸟谷公司开发自然教育项目,推动九龙峰保护区周边社区的替代产业项目发展,使当地居民不再依靠传统的“靠山吃山”方式获得更高收入。

  2018年千鸟谷成立后,即自筹资金建设自然图书馆、营地宿舍,引入项目资金建设野外课堂、标本馆、自然步道、珍稀物种示范园,还在全国和国际机构中网罗专业的自然导师、课程设计人员。

  为了快速将优质的自然课程和优良的自然生态体验推送到用户面前,千鸟谷运营团队通过“外接资源、内生动能、共心协力”的方式,依托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和阿里、腾讯、五星控股等优质的生态和商业资源,向九龙峰自然营地导入各路自然教育体验团体,进行互联网商业模式中的“流量转化”。

  其结果是,到九龙峰保护区参与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的人数由委托管理前的每年不足200人猛增到2000人以上。来的人多了,“生意”自然就做起来了。

  当地村民苏和平、戴慧芳说:“为了能就地接待来参加自然教育活动的客人,千鸟谷帮我们成立了民宿旅游合作社,把7户村民的闲置房屋统一改造成精品民宿,并代为运营管理。仅食宿收入一项,平均每户增收就有1.8万元。”

  另外,千鸟谷还把村民们的茶叶、稻虾米、竹笋等农产品做成随手礼盒、定制礼盒等,帮助他们获得更多收入。比如,稻虾米基地由1000余亩增加到2000亩,带动周边10余个村庄、550余户农户发展;茶叶种植面积由500余亩增加到1100多亩。

  戴慧芳说,2019年,她家通过千鸟谷和九龙峰保护区帮助获得的收入超过5万元。

  引进人才 创新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助农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自然科普教育,就这样融合到了一起。

  “关键还是得有人来,人来了,产业才能兴旺、乡村才更美好。”熊学慧说。

  为吸引更多的人到九龙峰保护区,千鸟谷除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自然教育服务设施外,还从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引入专业自然课程开发人员和自然导师,并高薪引进有海外自然教育留学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千鸟谷目前拥有古生物学等专业人才3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以上学历7人。

  熊学慧对自然教育有自己的认识:“自然教育”的内核是自然科学、本质是教育,没有优质课程、优良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做到在自然中、以自然的方法“育人”,更不能给用户带来极致的自然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千鸟谷的自然教育项目得到了九龙峰保护区及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了支持千鸟谷做好自然教育项目,黄山市黄山区政府分管领导召集当地林业局、市场管理局、农水局、自然资源局等主管部门到九龙峰保护区现场办公,帮助解决营地场所租赁、用地、项目申报及资金支持等诸多问题。

  九龙峰保护区管理站作为一线管理机构,积极申请“5G智慧林业”“生态环保设施”等项目,落实野外课堂、动植标本馆、生态导赏系统等设施建设资金。另外,九龙峰保护区管理站还根据职权范围,提出“弹性管理模式”,即在符合森林防火、生态保护安全等要求下,帮助“清路障”“拆卡点”“疏管道”,使千鸟谷团队能便利开展自然教育项目。

  熊学慧说,在当地政府和九龙峰保护区的全力支持下,千鸟谷的自然教育项目快速推进,并在北上广深杭等核心城市建立获客渠道。一是可以让更多青少年体验自然,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二是提升了当地社区百姓收益,间接形成社区生态呵护屏障;三是能获得相应的商业经营收益,并能捐给九龙峰保护区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千鸟谷就是一个转换器,把生态资源转换成商业资源,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同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熊学慧说。

  以九龙峰保护区为起点,千鸟谷已将项目地拓展到浙江衢州江山雪岭保护地,未来会和更多的自然保护区合作,在国内建立30家以上的自然营地,争取5年内服务10万名以上的用户,帮助更多的乡村农户共同发展。

中国绿色时报20210826记者 果叮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