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百庄万树”助力绿美朝阳冉冉升起

发布时间:2020-03-20   浏览:579次

“百庄万树”助力绿美朝阳冉冉升起

 

依山傍水的宿州市灵璧县朝阳镇,有着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森林覆盖率在全县领先,承载乡愁村韵的古树诠释着这里源远流长的生态文明。

近几年,成材杨树逐步采伐利用,各村内外空闲地增多。如何充分利用“四旁四边”植树造林,保持并优化朝阳的自然生态,建设兼具多重效益、可永续利用的“森林银行”,该镇党委、政府一直把它作为“三农”工作研究的重点。

    2019年秋,经过科学分析、反复酝酿,该镇在全县率先提出开展“百庄万树”乡村绿化大行动,全力打造生态朝阳。

说干就干,当年11月,镇党委书记徐敏邀请县林业部门专家,一道赴河南鹿邑、安阳等地考察。新年开春,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刚一降低,投资30余万元的2.7万棵余楸树苗调运到位。

“干直、苗壮、皮嫩,高4米左右,米径3公分以上,很喜人。”镇长王计洲这样形容。

夏争时,春争日。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先锋队迅速集结,在植树节前一天,在全县率先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党员突击队、青年志愿者、巾帼服务队等组成的植树大军,以身示范,在做好疫防的基础上,抢时间,争速度,拼干劲,在全镇迅速掀起植树热潮。

短短不到三天时间,16个行政村、111个自然庄计 58个通村路段全部栽上楸树苗,单侧栽植1-2行。其余苗木免费赠送给了全镇2007个贫困户。根据各家房前屋后空闲地情况和栽植意愿,每家5-10棵不等。

三分栽植,七分管理。植树的关键是既要栽得下,还要能成活、长得好。“这么好的树苗,要抓紧时间集中人力,统一技术标准,高标准落穴,而且成活率要在95%以上。”镇党委书记徐敏强调。在和各村负责同志开会时,她撂下狠话,“验收如果发现低于这个标准,对所在村支部书记启动组织处理。”

镇里明确,贫困户栽植的楸树苗,成材后全部收益归各家所有。镇里还考虑结合公益岗位开发,对认真栽植树苗、成活率在95%以上的贫困户,以劳务补助形式给予奖励。对群众自发在庭院内外植树养花种果的,镇里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评比为示范户。

为储备优质造林用苗,在该镇运料河滩地,占地200亩、可出圃20万棵楸树苗的保障性苗圃,正在加紧施工中。

朝阳镇地处灵璧县北大门,荒山、沟河数量较多。为打造灵北生态屏障,山坡山沟和沟河堤坝的绿化同样得到重视。去年以来,由县级财政补贴、镇里发包实施、造林大户栽植的800亩左右山林,已在九顶山等石山上焕发蓬勃生机。为打破年年栽树不见树的怪圈,该镇决定,在树木栽植成活并经县级林业部门验收认定合格后,承包户方可申签承包合同、申领造林补贴资金。

发包出去的沟河堤坝,也是如此。目前,运料河、三渠沟等沟河堤坝已全部植绿,树种以杨树等乡土用材树为主。

2019年秋,各村投资30万元的扶贫果蔬大棚,平均为每村新增集体经济收入近5万元。镇里统筹,五至六成用于各村“四旁四边”植树。

据了解,两年来,镇村两级已投入 400余万元用于植树造林。加上造林户个人投入,用于全镇绿化的资金达2000万元以上。

当年4月,该镇举行千年古镇梨乡记忆民俗文化活动, 以古镇古村为基,以梨花雪海为媒,开展生态朝阳与文化朝阳的对接合拢,探索建设生态文化时空长廊的新路径。

紧扣乡村实际,发挥乡村特色,兼顾生态防护、木材储备、乡村美化、农民增收,优先使用乡土树种,实施整村绿化,做到“四旁四边”应绿尽绿,既重增量更重质量,生态基础与经济后劲兼而有之。朝阳镇这一生态建设思路完全契合省、市林业部门一直倡导的平原乡村绿化理念,非常值得推广。

实践证明,乡村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树种乡土化,对包括朝阳在内的皖北平原乡村来说,都应是长久坚持的绿化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