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做好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安康答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康实践

发布时间:2018-07-11   浏览:1771次


  提到安康,外界首先想到的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而在新时代,安康人自信地递出另外几张名片: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形成了“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安康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生态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同步发展。如今,安康的山地因山林经济和富硒产业的兴起,成为群众致富的“聚宝盆”“金饭碗”“绿色银行”;因亲水旅游蓬勃发展、现代渔业方兴未艾、一批特色饮品企业相继引入,安康正在打造成为西部重要涉水产业基地;安康天蓝、秦巴地绿、汉江水清已经成为当地生态环境的“颜值担当”。 

  安康的发展实践证明,好山好水,治理不好、利用不好,就是“穷山恶水”;治理好了、利用好了,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发展成为全民共识和行动自觉 

  4月底,随着最后一批网箱被从水库清理上岸,安康瀛湖库区10余年网箱养鱼历史被画上句号,投饵养鱼影响水质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安康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着眼长远,率领安康人民以巨大勇气和担当,为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做出了历史性的抉择与答卷:5个月时间完成了3万多口网箱清理。长期研究区域经济的安康市委党校教授张宁认为:“与众多大水面养殖情况相比,清理任务之重、用时之短、效果之好,简直是一个奇迹。” 

  奇迹的背后,是安康决策层直面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的抉择和取舍。 

  这一切要追溯到近30年前,伴着安康水电站建成,形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淡水人工湖——瀛湖。远迁1.4万人,4.3万人靠移民安置,淹没耕地4.6万亩。失去了耕地的移民群众进行网箱养鱼,以获取新的经济来源。 

  大规模地发展,大面积地投饵,导致库区水质出现滑坡,部分指标超标。中央和我省环保督察巡查将瀛湖水质安全问题列入安康重点整改事项之一。但瀛湖网箱汉滨段共涉及5个镇23个村,包括20家养殖企业、20家合作社,总数达31728口,总面积达114万平方米。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一边是瀛湖群众的致富产业,一边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质安全。 

  安康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保护一江清水永续北上是政治任务,如果一个单项产业发展违背大局、影响环保,那必将被淘汰。整顿瀛湖网箱再难也势在必行!

  和瀛湖百姓一样“忍痛割爱”,选择生态致富路的,在安康并不鲜见。安康仅在“十二五”期间,就已经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有环保风险的企业300多家,直接减少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伐木为主的“木头经济”、以矿产为主的“石头经济”让位于以循环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 

  以有色金属储量丰富的旬阳县城关镇为例,因为汉江在旬阳城关镇流长20多公里,他们决定矿产深埋不挖,重新打造一条绿色的产业经济带和林果园。城关镇党委书记周优存说:“不要小看了这些果园,一片园子就是一个绿色的‘小工厂’,照样能富裕老百姓。” 

  站在旬阳县城关镇海拔近千米的李家台村王家山山顶,山垭处有一个占地50亩的大广场,在那里,投资5亿多元打造了旬阳首个集“农业观光、文化旅居、艺术文创、养老养生、休闲体育”为一体的综合性、高品质“文旅综合体”。 

  乡村公园已经成为一个4A级景点。“到这儿来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不仅可以呼吸到干净空气,而且还能领略一下旬阳的太极文化、民俗文化。”周优存总结乡村公园的好处。 

  绿色发展成为安康全市人民的共识和行动自觉。“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这是安康向内承诺、向外彰显的最坚定、最形象的誓词。 

  高高举起的“绿色新政” 

  纵观安康近年来的发展,可以用“又好又快”四个字高度概括。展开来说,就是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做强生态产业、呵护生态环境、优化生态布局、倡导生态文化、健全生态机制,实施经济与生态共发展、人与环境相和谐、自然与社会同进步的新模式。 

  2012年1月18日,省委主要领导在安康调研时指出,“生态对安康来说,是宝贝、是生命,是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安康的生态首先是安康人的生态,把生态搞坏了,安康人首先在这遭殃。” 

  省委主要领导连续三年参加安康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做强生态经济,发展特色产业。 

  安康市委主要领导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坚定地把生态优势作为安康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活力,继续推出符合安康实际的“绿色新政”,做好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安康答卷”。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安康以系统思维谋划工作,形成了一整套脉络清晰、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设计,引导、规范和约束全社会的发展实践。 

  从市委三届四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意见》开始,“十三五”规划确立了“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市第四次党代会明确了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飞地经济”的指导意见》《关于扎实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等20多项制度文件,力促发展优质、生态优良、环境优美。 

  同时,反思安康过去拥有中国最大的富硒带、中国最洁净的水源富集区、全省最高的森林覆盖率等生态资源优势却发展滞后,主要是发展方式以及产业组织形式落后的原因,市委提出把破解“三个不适应”作为提升发展质量的抓手,即着力破解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深刻变化不适应问题,创新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着力破解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适应问题,自觉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着力破解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发展不适应问题,把注意力集中到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绿色新政”把全市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生态经济发展上来,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凝聚力、执行力和生产力。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生动实践 

  贫穷不是生态文明,生态保护如果不能让人民得到实惠,就会失去动力,也是不可持续的。安康把生态文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美丽和富裕联结起来,并将其贯穿到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实现了共唱“两山曲”,美丽家园变美丽经济。 

  盛夏,进入岚皋县四季镇杨家院子,群山苍翠,山风习习,仿佛来到了一个清凉世界。 

  杨家院子从起初三三两两的农家乐,到现在集吃、游、住、行为一体,极具规模。去年以来,千亩李园“拥抱”农家乐,一场场旅游活动、民俗活动接连举行。

  这些年,从“卖”资源到“卖”风景,岚皋的旅游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村村是景,处处能游,使得岚皋县一年四季人流涌动。 

  不仅是岚皋,平利、宁陕、石泉、汉阴、紫阳、汉滨等县区,向有风景的地方要新经济,在青葱的山岭中点缀生态农业、精致农家、特色民宿,各地不同的“绿色致富经”打开了发展新路径,唤醒了沉睡的乡村资源。 

  春天油菜花节,夏天荷花节,秋天菊花节、稻香节,汉阴的“花样”农事,不断给外界带来“花样”喜悦。让“赏花经济”吸引眼球、带动产业,以花为媒,以花为介,是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给汉阴人的启示。 

  综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重点推进生态富硒、生态旅游、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而在这其中,“安康硒”构建绿色经济鸿篇巨制,富硒产业已经成为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和支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富硒福兮,福兮富硒。经科学普查,安康市以紫阳为中心,10县区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富硒生态环境中。由于天然富硒土壤面积大、地层厚、硒储量多,安康被誉为“中国硒谷”。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生态、富硒”特色,“中国硒谷、生态安康”已成为安康地域品牌、城市名片。 

  安康市有38个富硒产品研发项目列入中央和我省重点科研计划,开发推出包括富硒茶在内的70多个富硒产品品系。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先后建成全国唯一的富硒食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富硒产品科技创新孵化器,富硒产业连年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2017年安康富硒食品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370亿元,是5年前的4.2倍,连同一产的富硒种养产业,富硒产业总规模已近600亿元,“中国硒谷”已经成为提升安康特色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引擎。 

  2015年5月,安康“真硒水”成为印度总理莫迪访华的“第一瓶水”。一时间,来自秦巴山区的安康富硒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安康市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富硒矿泉水生产基地,年产富硒矿泉水27.4万吨,富硒包装饮用水产品日益走向中高端市场,尤其是连续3年以40%增速“井喷式”增长,预计“十三五”末,其产值将直逼具有千年历史的茶产业产值,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生态经济增长极。 

  因“硒”而富,富硒产业全面开花,目前,全市已建成富硒农产品基地520万亩,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86处、面积73.39万亩,认定有机农产品基地15处。《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2017-2020年行动计划》确定了更大的目标:按照“三产引领、一产奠基、二产支撑”策略,安康市委、市政府推动全市富硒产业向科技创新、精深加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实现打造富硒千亿产业链的目标。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安康,国土面积中山地占93%,特色产业要做大,必须上山入林。近年来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山林经济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2017年底,全市特色经济林基地总面积达815.17万亩,实现林业综合产值182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12.12%,而今年上半年山林经济增速更是创下了32.9%的新高,展开了一幅“高山特色木本油料、中山林下种养间套、浅山茶果桑畜环绕、河谷平坝花卉种苗、设施农业遍布川道、生态旅游链接城乡”的绿色循环产业发展新画卷。 

  刚刚召开的安康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既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壮大经济体量,又坚持绿色循环发展提高经济质量,从“铺摊子”转向“上台阶”、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我们有理由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康实践正在绘就一个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样本,紧扣生态经济培植核心竞争力的安康将会给世人带来更大的惊喜。(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吴昌勇


秦巴明珠,生态安康。


一江清水透出汉江的神奇与魅力。


 安康茶园建设。


安康富硒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