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发展林业产业 助推扶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6-01-29   浏览:441次

沐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乌蒙山区西北部,位于大渡河、岷江、金沙江流域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保护区,全县林地面积161万亩,森林覆盖率77.3%,立竹蓄积352.4万吨,立木蓄积637.8万立方米。近年来,全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三农”工作部署,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崛起”总体取向,把现代林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成功走出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山区绿色经济发展之路。2015年实现林业总产值58.2亿元、林业财税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4000元,林业对GDP、财政收入、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挑起了扶贫攻坚的大梁。


一、壮大现代林业经济做“加法”

(一)做优现代林业基地。坚持“优胜劣汰、经济为先”,通过林种更替、丰产培育、立体开发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绵竹、方竹、苦竹、柳杉等速生丰产林和桢楠、香樟、红椿等珍贵树木,培育笋用林、茶叶、藤椒等经济林,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茶、林禽、林药、林菌、林芋等,提高高效林和经济林比例。全县累计改造低产低效林80万亩,发展经济林5万亩,林下种养面积达12万亩,每年净增林下经济收入3亿多元。 

(二)建强林产工业园区。坚持“资源向企业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林产工业集聚发展,增强林产加工能力。建成永丰浆纸工业园区和“两化”互动示范园区,入驻永丰浆纸等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户,成为西南地区以县域为单位最大的竹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县。两大园区涉林企业年产值达4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0.5万个。目前,正围绕林竹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培育集高端竹型材、竹饮料、竹纤维、竹医药为一体的竹产业科技园,年产值可达36亿元。 

(三)打响生态旅游品牌。依托富集的生态资源,深入挖掘竹茶文化、草龙文化、农耕文化,推进沐川竹海、五马坪、解结湖、国家森林公园、樱花公园、龙门峡谷漂流等林旅结合项目,改版升级山水实景剧《乌蒙沐歌》,全力打造以“森林+旅游+康养+文化”为内涵的全域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2015年全县生态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突破115万人次和7.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9%,带动零售、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 


二、降低林农发展成本做“减法” 

(一)简政放权。坚持转变作风、服务群众,采取单独编限、单报单批、立木放水、增设办证点、“窗口”一站式办结等方式,下放涉及林业生产经营、商品流通等领域的县级林业行政审批项目,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减少林农和林业经营主体投入成本。县林业局原有的20项行政审批事项已取消下放6项,原有的5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 

(二)强化服务。增强林业科技支撑,深化“高等院校+林科院所+龙头企业+林业合作社”四方合作,建成全省唯一的竹材林浆纸一体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自主专利5项。完善服务体系,与四川农业大学、省林科院等合作方竹丰产栽培等技术,培育推广“沐绵1号”、“沐川苦竹1号”等省级良种,绵竹每亩比本地慈竹增产1.5吨以上,林农每亩增收700元。健全保障体系,全面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将148万亩森林资源纳入保险范围,覆盖农户7万余户,8423户林农获理赔142万余元。 

(三)减免费用。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林业税费优惠政策,对企业从事农、林项目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以三剩物及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免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企业和单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改革育林基金管理办法,合理制定育林基金的征收标准,征收标准由20%降为10%;林权证颁证免收工本费,免收森林植物检疫费,让利于林业生产经营者。 


三、激发林业内生动力做“乘法” 

(一)发挥政策引领。出台《省级现代林业重点县(2013—2015)三年实施规划》、《关于推进省级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助农增收20条、扶贫攻坚实施意见中,将现代林业作为促农增收脱贫、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