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验交流
发展藏区生态林产业 加快扶贫攻坚步伐
发布时间:2016-01-29 浏览:859次
阿坝州地处岷江、大渡河上游,是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若尔盖高原湿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第二大藏区、第一大羌族聚居区,幅员面积8.42万平方公里,2014年末农业人口74.67万人,贫困村606个,贫困人口8.08万人。全州现有林地6341万亩,森林覆盖率25.8%,有各类自然保护区25处、森林公园4个、湿地公园5个、世界自然遗产3处。近年来,全州始终坚持“生态立州”的发展战略,以统筹解决“林业、林区、林农”三林问题为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旅游、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三大生态林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全州实现林业总产值85亿元,农牧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1465元。
一、突出自然纯净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全州依托“一区两园”优势资源,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形成“看九寨黄龙水,观卧龙四姑娘山,赏草原湿地美景,游森林奇观异景”的生态旅游格局。2015年全州森林生态旅游总人数达到955万人次,实现收入78亿元。一是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构建林旅相融支撑机制。在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同时,积极推进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黄河九曲第一湾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牧区县首个国家AAAA级景区,成为川西北湿地草原的高端旅游“标杆性”景区。2015年,花湖和九曲黄河第一湾两个景区接待游客人次首次突破100万大关,实现收入8200万元。二是坚持文化与节庆相融,创新林旅相融投入机制。成功举办金川古树梨花节、汶川甜樱桃节、大熊猫生态旅游节、红叶生态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米亚罗省级自然保护区与香港冠中巴士集团、成都中旅联合开发毕棚沟生态旅游,吸纳社会资金4亿余元投资景区基础建设;2014年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15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8000万元,带动周边农民参与生态旅游增加收入1800余万元。三是坚持一三产业融合,构建林旅相融驱动机制。在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中,注重生态旅游景观打造,形成以金川雪梨、甜樱桃、青红脆李为代表的“春观花、夏摘果、秋赏叶”,集旅游、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森林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生态保护和特色种养互补共荣。汶川县立足特有生态资源和森林康养资源,着力打造生态经济庄园,把林地变成“聚宝盆”、把森林变成“养生堂”,积极破解高半山村寨发展瓶颈。2015年,该县生态经济庄园接待康养旅游人数达6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四是坚持标准与质量齐抓,构建林旅相融诚信机制。指导森工企业盘活灾后重建和棚户区改造形成的房产资源,发展宾馆服务业,组建“阿坝森林人家”酒店联盟,统一标识标牌、统一管理标准,统一营销策略,提高服务水平;2015年经营收入2200万元,为森工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突出绿色有机特色,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
依托地理、气候等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理念,着力建设“精品、特色、优质、高效”的生态林产品基地。一是以基地为载体,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以茂县、金川、汶川三个产业重点县为示范,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已建成产业基地52.5万亩。金川县在三年培育建设中,整合涉农资金1.1亿元,完善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茂县整合林业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在高半山新建以青(红)脆李为主的经济林,每亩收入达1--2万元,助农增收效果十分明显。二是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金川、黑水县与省林科院、川农大签订“院县合作”协议。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专家结对服务、专家下基层等方式,年培训农牧民3万人次以上,有效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技能。选育认证“客龙早”、“薄壳早”、“珍珠核桃”、“理县香”等4 个本土优良核桃品种,建立160亩本地核桃良种采穗圃,年产苗木120余万株。黑水县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整合资金1000余万元,建立优良核桃产业核心示范园1200亩。三是以专合社带动,不断提升效益水平。全州发展涉林农民专合社139家,林产加工企业10家,产业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水平逐步提升。茂县“六月红”花椒专合社是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813户社员、花椒基地1.5万亩。2015年收购花椒300余吨,产品销往家乐福、亚马逊、红旗超市,远销台湾和法国,年收入4500余万元,带动周边4000余户农户增加收入。
三、突出天然珍稀特色,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依托丰富的林下资源,着力推广“万亩林亿元钱”示范,积极发展林下种养业,不断提升林地生产力。到2015年,建成核桃、花椒等特色干果基地36.5万亩,特色水果基地6.6万亩。2015年林产品产量达到5.72万吨,产值6.75亿元。一是鼓励发展种植业。积极引导农牧民、专合社在林下空地种植羌活、秦艽等道地中药材6万亩,在退耕还林地种植沙棘、茶叶、森林蔬菜等3.4万亩。汶川县草坡民富天麻种植专合社充分利用植物的共生性,在退耕还林地林下种植重楼、重楼下种植天麻、天麻下种植猪苓,每亩收入达2万余元。金川县在林间空地试点培育黑木耳40亩(32万棒),亩产值3万元。二是合理开展养殖业。全州有74家特种养殖企业,驯养繁殖林麝、梅花鹿、七彩山鸡等野生动物15万头(只)。全州人工养殖林麝1100余头,是漳州片仔癀重要原料麝香的生产基地。三是适度开发采集业。抓住农牧民“捡菌子”习惯和特点,加强林下采集管理,引导农牧民适度采集。金川县建立10万亩森林蔬菜核心采集区,2015年采集260吨,实现收入670余万元。四是着力打造四姑娘山牌沙棘、“六月红花椒”、“森老坎”等生态林产品品牌,推进生态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走向市场。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坚持把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群众增收与产业增效结合起来,实施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增强林业助农增收能力,努力挑起助农增收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