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人民网:追青逐绿新“碳”索——安徽省首笔林业碳汇交易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2-03-02   浏览:211次

人民网旌德3月1日电(汪瑞华、张俊)2021年8月24日,宣城市旌德县庙首林场与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签下安徽省首笔林业碳汇交易,以14.57万元出售林场3036吨二氧化碳排放权。同年12月30日,该林场又向当地两家石材企业出售了7275吨二氧化碳排放权。

交易的背后,之于旌德县而言,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实践,之于庙首林场来说,将空气“变现”,产生的资金,可反哺林场用于森林管护生态建设,一举多得。

与工业减排相比,林业固碳投资少、效益大,因而备受关注。

旌德县庙首林场。旌德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目前来看,现阶段碳汇交易金额不一定很高,但重在探索和尝试。”庙首林场场长姜育龙介绍道,“碳汇交易的目的,就是让绿水青山能够就地转化,变成金山银山。”

早在1986年,姜育龙就被分配到林场上班,30多年里,他伐过木、植过树、造过林,可怎么也想不到,守了几十年的林子,“叶子”能变“票子”,空气能卖钱,“过去所谓的林场效益,就是卖木材。”

在安徽省的国有林场中,庙首林场体量并不算大,现在已经完成交易的碳汇林属于一期项目,也是安徽省碳汇的试点项目,总计面积2271亩。

“有别于过去卖木材的实体交易,碳汇之后,山还是那座山,树还是那棵树,相当于把鸡喂好了,就能多下蛋。”庙首林场副场长柳卫斌形象比喻道。

在他看来,碳减排的关键是林业碳汇。所谓林业碳汇,就是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和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在林业碳汇交易中,企业是排碳方,属于买方;林场是固碳方,属于卖方。“碳汇交易就是利用树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实现碳减排。所减排的碳量用于市场交易,实现碳中和,换句话说就是生态补偿。”柳卫斌继而补充道。

雪后的庙首林场马家溪森林公园。人民网 张俊摄

作为“全国十佳国有林场”,庙首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达3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1.4%,林木绿化率91.8%。该林场按照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标准开发碳汇造林项目,目前林业碳汇交易已达10311吨。

除了林场场长的职务,自首笔碳汇交易完成后,姜育龙又多了重身份:“卖碳翁”。在他看来,“林业碳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调动社会企业参与造林育林的积极性,还可以鼓励企业推行低碳生产,是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虽然碳汇交易在安徽刚刚起步,但姜育龙认为,已经慢慢步入正轨。庙首林场总面积53481亩,其中大部分以乔木林为主,树木固碳能力正处于高峰期,因此林业碳汇交易前景可观。

下一步,庙首林场还将深入推进林业碳汇实践,增加碳储量,为全省林业碳汇探索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