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合肥市长丰县发展薄壳山核桃促进江淮分岭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布时间:2020-03-30   浏览:817次

长丰县地处江淮分水岭,一直是林业生态薄弱区,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消灭荒山、退耕还林、千万亩森林增长等造林工程建设,虽然森林覆盖率有了显著提高,但森林覆盖仍然偏低,林业经济效益提升缓慢。2017年长丰县委县政府决定启动“510工程”,计划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薄壳山核桃。截止目前,全县薄壳山核桃种植面积已达6.5万亩。其中,20182019年分别种植1.631.74万亩,2020年已栽植1.8万亩。提高了江淮分水岭绿量,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带动了农民增收。

薄壳山核桃有树木高大,树龄长寿,木质优良,果实营养好等特点。2013年在江淮分水岭试种,3年开始挂果,5年经济效益初显,2019年全县薄壳山核桃产量约1万余公斤,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安徽顺源、安徽丰景、长丰碧根园等企业分别对产品进行了质量检测,全部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商标。

2017年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长丰县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栽植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大户予以奖补,即“5+3”政策:前5年每年每亩补助600元,5年之后抚育管理到位每年每亩补助200元,连续补助3年。以奖代补政策有效地弥补薄壳山核桃前期没有收入的缺陷,减轻了企业前期资金投入压力,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大户种植薄壳山核桃的积极性,推动了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

长丰县严格把控苗木种源和苗木质量及栽培管理等关键环节。每年提前进行种苗考察,及时为种植户提供优质苗源信息。种植期间,在不同企业种植现场召开整地、栽培管理等培训会,由专家和企业现身说法。组建了 “长丰县薄壳山核桃种植协会”,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借助企业的技术优势与管理经验,搭建全县薄壳山核桃发展技术平台。组建长丰县薄壳山核桃专家顾问团,全面负责全县生产指导、技术服务。

通过招大引强,先后有合肥青岭农业、安徽顺源农业、安徽香五洋农业、安徽丰景农业、安徽益邦德、长丰林盛、洽洽集团等一批具有实力的企业在长丰开展规模化、标准化造林兴业。通过示范带动,形成了企业、大户、群众联户发展薄壳山核桃局面。为引导企业和群众开展标准化种植薄壳山核桃,2018年起县财政每年对具有一定规模开展水肥一体化的企业给予每家一次性30万元财政奖补,促进薄壳山核桃产业向基地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面发展。

薄壳山核桃造林初植密度低,株行距要大,亩均在20株左右。为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林农前期经济收入,林业局积极引导林农在薄壳山核桃林间开展经济作物套种。安徽益邦德、安徽丰景农业、安徽顺源农业等公司在林间套种蔬菜、大豆等经济作物,经济效益明显,亩均年增收500元左右;杜集镇薄壳山核桃种植户通过与淮南一家种业公司合作,在薄壳山核桃林间套种青大豆,亩均收获在300-400斤,亩均获利1000元左右。发展林下经济任务,既减少抚育管理投入,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发展薄壳山核桃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对于贫困户愿意在家前屋后发展薄壳山核桃的,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无偿提供薄壳山核桃苗和栽培管理技术。同时,积极鼓励贫困户到薄壳山核桃企业务工或以土地入股实现经济增收。2019年安徽顺源、安徽丰景、安徽香五洋等薄壳山核桃企业通过贫困户土地入股、吸收贫困户到企业务工等方式,共有500余户贫困户参与薄壳山核桃发展,户年均增收4000元。薄壳山核桃成了脱贫“致富果”。另外,义井乡红桥村将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全部栽植薄壳山核桃,示范引导带动群众发展薄壳山核桃产业,保证贫困户有长期收益的“养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