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2019年安徽省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20-03-19   浏览:530次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绿化委员会、林业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深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和林业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全面推进“两个行动”,国土绿化取得显著成绩

“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首战告捷2019是我省开展这一行动的第一年。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其作为重点工作写入2019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 8月9日在全椒县召开了全省“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现场会,进行专题部署安排。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围绕目标任务,大力实施生态宜居工程、绿色长廊工程、森林绕城工程、增绿添彩工程、绿色家园工程,把造林绿化向农村宅旁、路旁、水旁、村旁“四旁”延伸,向道路河流两边、城镇村庄周边、单位周边、景区周边“四边”拓展,广泛开展创建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森林长廊示范路段“四创”活动。2019年共完成“四旁四边”成片造林29.7万亩、零星植树5600多万株;完成道路绿化2764.6公里、河流绿化543.8公里,其中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633公里;各地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7个、森林城镇77个、森林村庄669个。去年,全省还有273个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马鞍山、淮北、宿州3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金寨、旌德、肥东、来安、当涂、繁昌、界首7个县(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扎实高效推进。我省自2017年开始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以来,各地结合生态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决策,坚持质量效益优先,强化政策措施落地,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造林绿化攻坚、森林质量提升、绿色产业富民四大工程建设,实现了扩面增绿与提质增效并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2019年全省共完成造林137.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7.7万亩、封山育林60.1万亩),占省政府下达计划任务的114.8%。完成森林抚育618.7万亩、退化林修复68.2万亩,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三年来,每年全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均超额完成任务。

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持续深入开展。1981年全国人大作出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和1995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安徽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有力地保障了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广泛开展。2019年初,省绿化委员会专门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义务植树活动的通知》,并组织各地各部门开展一系列国土绿化行动。3月26日上午,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省政协主席张昌尔、省委副书记信长星等省暨合肥市党政军领导和部分省直机关干部、高校学生代表,在肥东县长临河镇十八联圩参加义务植树,以实际行动履行公民法定义务。各地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广大城乡居民踊跃参加义务植树,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据统计,2019年全省有3652万人次以不同形式履行植树义务,完成植树1.05亿株(含绿化劳动折算株数);营造工会林191个、青年林278个、巾帼林239个、八一林150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395个,面积10.76万亩。

二、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林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林长制改革再上新台阶在省委书记李锦斌亲自擘画下,省委、省政府深惟重虑和强力推进,专门出台了《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各地都制定了具体的创建规划方案。10月19日在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开幕式上,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国家林草局局长张建龙、副局长李树铭共同为我省成功创建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揭牌,标志着我省林长制改革进入新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充分吸纳了我省林长制改革成果,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需要,建立林长制。”我省林长制改革还入选中央深改办2019年十大改革案例。国家林草局在2019年初专门在合肥召开首次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总结推广我省林长制改革经验。目前,全国有14个省(自治区)来我省考察林长制改革,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实行林长制。

生态资源保护全面加强。严格执法监管,强化规划管控,加强森林、林地、湿地、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等资源保护,落实各类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面完成147处自然保护地转隶工作,启动勘界立标工作。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修复保护,全面完成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国有林场改革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实现公益林和森林资源“一张图”融合管理,基本实现森林资源年度出数。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绿卫2019”、“2019守护餐桌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出台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野猪非洲猪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建疫源疫病国家级监测站5个,成功放归扬子鳄120条,为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并入选2019年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件大事。

林业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强化隐患排查,加强火源管控,积极应对处置。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42起,森林火灾受害率0.017‰,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出台实施意见,印发防控方案组织开展以保卫战、攻坚战、歼灭战“三大战役”为内容的松材线虫病治理专项行动。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1.92‰、无公害防治率94.42%、测报准确率92.3%、种苗产地检疫率99.5%,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四率”指标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林业要素保障更加有力。2019年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投入林业19.4亿元,同比增长10.6%;全面推进“五绿兴林·劝耕贷”融资担保业务,贷款担保总额达1.7亿元;全省完成政策性森林保险投保5075.07万亩,森林保险保额达255亿元,实现了公益林应保尽保、商品林愿保尽保。将国家补助政策到期、符合公益林区划条件的131.62万亩退耕还生态林,纳入公益林补偿范围。在4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对集体林地实行政府租赁补偿试点,探索以租代补、租补并举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科技支撑能力逐步提升,成功申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创新联盟2个,新建35个省级林业科技攻关团队;新增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3家,全省现代林业示范区达到78家。新发布实施林业地方标准23项,获省科技步二等奖2项,5名同志获聘第一批全国林草乡土专家。松材线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启动筹建,省林科院沙河基地成为第一批全国林草长期科研基地。国土绿化种苗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审(认)定通过13个优良品种,新育苗面积11.65万亩,培育各类苗木12.37亿株。林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林业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政务办理“最多跑一次,62项林业政务服务事项全部集中窗口办理。

三、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推进城乡绿化融合发展。以林长制为统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森林“四项创建”为抓手,建立城乡协调、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绿化机制,实行城乡造林绿化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同等政策待遇。大力建设城郊公园、郊野片林、环城绕村林带、城乡生态廊道,带动乡村绿化美化,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增绿共美。实施的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取得重大成果,沿江5个市都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省共有11个市跻身国家森林城市行列,滁州市、淮南市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合肥市、蚌埠市正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安徽相山国家森林公园获国家林草局批准,至此我省国家级森林公园总数达35处,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全省81处森林公园发展森林康养,其中5处被国家林草局命名为“全国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5处获得“绿色氧吧”称号。

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一规划,整体施策,全地域联动,全要素配套,宜林则林、山水同治、田湖共修、乔灌草结合,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多元共生、健康可持续的自然生态系统。重点组织实施了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新绿”行动、长江防护林、石质山造林等工程建设。加强沿江、沿淮湿地修复,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2019年完成长江防护林建设65万亩,石质山造林4.6万亩完成退耕还湿4.1亩,修复湿地5亩,新建市级湿地公园4处、湿地保护小区15个,湿地保护率由2018年的48.12%提高到2019年的50.02%。

形成共建共治有效机制。全省各部门树立“一盘棋”的大局观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提升了部门绿化水平。省自然资源部门实施废弃矿山治理项目411个,开展长江(安徽)经济带沿线废弃露天矿山治理面积1.22万亩。省住建部门全年完成新增、改造提升城镇园林绿地面积6797万平方米、建成城市绿道800.2公里。省水利部门扎实做好省管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绿化工作,目前省管河道、渠道绿化面积达18.2万亩。省交通运输部门开展公路、铁路沿线造林绿化森林长廊建设,其中商合杭高铁等铁路绿化累计完成198.5公里、“合宁、合芜、合安”等高速公路改扩建完成绿化241公里。省生态环境部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省教育部门结合植树节、世界森林日、世界地球日等重要活动日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校园和低碳环保教育活动省妇联以“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广大妇女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造林活动。团省委全力打造红星美凯龙青年爱心林安徽项目植树活动暨长江经济带安徽段五地市青少年保护母亲河共同行动,以跑步捐树、绿色传递等新颖、时尚的形式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

四、积极推进绿色富民,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多种功能

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省林业总产值4348亿元,同比增长7.5%。全省各类林业经营主体达2万个。新增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8家,组织认定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14家。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团体标准实施试点单位。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的5个林产品,成为首批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

扎实推进生态和产业扶贫。围绕脱贫攻坚,加大各类生态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2019年投入有扶贫开发任务的70个县省级以上林业财政资金15.9亿元,其中32个贫困县8.9亿元。争取中央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1.65亿元,新增生态护林员5041名,总数达20625名,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平均补助资金达8000元,带动6万多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或脱贫。出台实施意见扶持发展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建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200个,吸纳3000名以上贫困人口就业。

充分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成功参展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安徽室外展园和室内展馆双双荣获北京世园会组委会金奖341个展品在室内展品竞赛和优质果品大赛中获奖。2019年10月9日李克强总理亲临安徽园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开园期间,成功举办“安徽日”活动和“绿色安徽林业特色产品推介会”等安徽展园展区共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成功举办2019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现场交易额达2.7亿元,洽谈林业招商项目152个,投资金额达241.7亿元。宣传文化部门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林业改革发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跟踪林长制改革、北京世园会、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重大活动,围绕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林业生态产业扶贫等主题,抓住植树节、爱鸟周、湿地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重要节点,深入采访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和省级报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在2019年宣传报道安徽林业5000多篇(条),充分展示了江淮大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和时代风貌。

五、围绕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今年国土绿化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关键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围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基础保障能力,全力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贡献。

全面完成国土绿化各项任务。2020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60万亩,封山育林60万亩,森林抚育550万亩,退化林修复60万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市4个、省级森林城镇40个、省级森林村庄400个,新建森林长廊示范段600公里;湿地保护率达到50.5%;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6‰以内。

加快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围绕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五级林长组织体系与责任体系,创新基层林长履责方式。进一步健全“五绿”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完善林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强化调度和监测评价。

着力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和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突出抓好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新绿”行动,加快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着力打造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4条生态廊道。全面推开“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

    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管理。强化林地保护管理,修编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森林资源监测评价和草原监测工作,持续开展古树名木修复保护。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抓好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强化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狩猎、非法经营、非法食用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完成勘界立标,推进自然保护地违规开发建设等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巩固提升国有林场改革成果。扎实做好林业灾害防控工作,履行森林防火行业管理责任,严格落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