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广东:借绿可生金

发布时间:2025/07/02 来源:广东省林业局

孟夏时节,岭南大地,满眼翠绿,生机盎然。迈步在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万亩灵芝谷的林间,享树木蓊郁,听山溪潺潺,沁人心脾。在这里,一朵朵伞盖浑圆的紫芝正在蓄势生长。

近年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全省大力发展灵芝、油茶、竹子、森林药材、经济林果等林业特色产业,让越来越多群众吃上了生态饭,过上了好日子。将森林资源等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资本,广东生动印证了“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深刻道理。

持续厚植发展优势

入春以来,广州市增城区在广汕公路增城段、荔湖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种植高山榕、铁冬青等乡土树种2万株,新增绿地及四旁绿化1210亩……在今年的春季造林黄金期,植树增绿的繁忙景象,在广东处处可见。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增绿护林美化生态,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作为全国最“绿”的省份之一,据了解,截至5月,今年广东已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53万亩、森林抚育提升47万亩。通过持续推进扩绿增绿,不断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森林结构,广东正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优势。

生态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要素。广东为何会钟情于增绿护林,这是因为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增绿护林,在保护好森林的同时,积极探索将森林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路径,让森林等生态资源更好地造福于民,才能更好实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事实上,以增绿护林厚植发展优势,增加居民收入,广东也有这样的传统。半个世纪前,肇庆市怀集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岳山造林大会战”,高质量完成了3.5万亩的造林任务,让荒山成林海。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如今的怀集县充分发掘利用好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和生态等综合价值,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林下经济,真正实现了林下生金,绿富双赢。

岁月有痕,树木用年轮镌刻着生态发展的足迹。作为林业大省,广东从“岳山造林大会战”到“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大地”,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消灭宜林荒山的目标。随后更是先后启动实施建设林业生态省、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绿美广东大行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一系列战略举措,持续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动下,广东正通过扩大经济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支柱产业,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借绿生金”的广东路径。

探索推动“借绿生金”

从阳江阳春市春湾镇沿着369省道一路往东,钟蕉垌村隐匿于大山之中。据悉,这里因为种植春砂仁而广为人知,家家户户因种植此药材,收入颇丰。这种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增加收入、发展经济的做法,在广东很普遍。

好生态,才能催生好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永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广东正进一步铺好绿色发展的底色,进一步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将茶果转化为高端山茶油、油茶护肤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成为热门产品;在茂名,电白区将沉香产业发展成为农村产业振兴的龙头,产业年产值近50亿元;在清远,英德市西牛麻竹笋产业形成了包括种植、初加工、深加工、销售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越来越多的“借绿生金”绿色财富故事,在南粤大地上演。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借绿生金”,其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通过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探索实现“借绿生金”,也蕴藏着全国经济第一大省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因为林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具有低碳环保、附加值高、产业链长、市场潜力大等特点。对于广东而言,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在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过程中,全省各地通过立足自身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强油茶、竹、森林药材、花卉苗木、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香料香精、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8大林业产业集群,实现生态产业化,通过建设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推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实现共赢。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时下的广东,已创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8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5个;已建立森林生态产品标志管理和产品追溯体系;已打造“粤林茶油”“粤林竹品”“粤林山珍”“粤林康养”等“粤林+”林业特色省域公用品牌。2024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9416亿元,今年将力争年内冲刺万亿元大关。通过“借绿生金”,广东“绿色家底”正变身“金色财富”。

不断筑牢发展保障

据了解,今年开春以来,省林业局联合广东省林业产业协会等单位,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各地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将先进的油茶种植技术、管理经验和相关政策要求传授给油茶种植户。

“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体现出保护与发展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离不开优质的政策服务和保障。

就以油茶产业发展来说,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省林业局先后实施了支持油茶营造财政奖补政策和省油茶特色产业发展“补改投”项目,对油茶新造、低改、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等项目按照不同的标准予以各地财政奖补支持。

通过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增绿护林过程中,类似的政策服务和保障不胜枚举。特别是广东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以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为抓手,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协同推进资金管理、资源管理、科技创新等改革,特别是通过加快推进“三权分置”,以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和委托经营等方式推动全省集体林地流转日益活跃,推动林区焕发新生机;同时广东还通过科技赋能,推动林业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筑起了坚实的制度防线……

在一系列政策和服务的保障下,广东精准提升了森林质量,强化了森林经营,提高了林地产出率,绿水青山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大。通过不断筑牢发展保障,南粤大地“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成效更可观可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广东正致力于把绿色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走出一条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让绿美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让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群众“幸福靠山”。